盆腔炎临床路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3:06: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伴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妇科检查 妇科B超检查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初步评估严重程度

无包块破裂、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 有包块破裂或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

基本治疗 对症处理,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疗程4~8周)

支持治疗 生活、饮食

抗生素治疗:按药敏给药,若药敏没有出来,按临床经验给药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肿块持续存在。

中药治疗:口服、灌肠、外敷等

1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 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

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 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

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 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

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 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

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 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

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

(1) 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

2

前后加重。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2) 体征:急性期可出现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超过 38 度或持续低热。心率增快,腹胀,

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充血,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颈管可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后穹隆触痛明显。宫体增大或稍大,质地较软,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双侧附件片状增厚压痛明显,或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慢性期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双侧附件触及条索状增粗并有压痛。形成盆腔炎性包块时,可触及界限不清肿物有压痛。 4.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 血培养加药敏: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

(2) 血常规:了解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变化,可判断病情轻重。

(3) 超声显像:根据探察结果,盆腔有否积液及炎性包块或脓肿,以指导治疗。 (4) 阴道拭子加药敏:阴道或宫颈管分泌物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可针对性选用抗菌素,进

行治疗。 (三)鉴别诊断

1. 异位妊娠 其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

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异位妊娠者,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2. 卵巢囊肿蒂扭转 其常有突然腹痛,渐加重,甚至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体温不升高。B 超

检查或妇科盆腔检查可资鉴别。

3. 急性阑尾炎 其急性阑尾炎和急性盆腔炎都有身热、腹痛、白细胞升高。盆腔炎痛在下

腹部两侧,病位较低,常伴有月经异常;急性阑尾炎多局限于右下腹部,有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4.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为特征,病程长,与慢性盆腔炎相似。后者的

特点是长期慢性疼痛,可有反复急性发作,低热,经行、性交、劳累后疼痛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时不痛,或仅有轻微疼痛不适,经期则腹痛难忍,并呈进行性加重。腹腔镜检、B 超及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检验有助于确诊。

5. 卵巢囊肿 慢性盆腔炎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者,需与卵巢囊肿者鉴别。前

者有盆腔炎病史,肿块呈腊肠型,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活动受限,卵巢囊肿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常无明显自觉不适,偶于妇科体检中发现。B 超可资鉴别。 (四)治疗方案

3

《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 基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窝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

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必要时少来输血,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2. 药物治疗:根据分泌物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针对性抗生素。在结果未出来前或病情较重

可根据经验先用抗生素治疗,再根据分泌物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常用方案如下: (1) 青霉素或红霉素与氨基糖甙类及甲硝唑联合方案。疗程一般7-10日,病情好转改口服

抗生素。

(2) 克林霉素与氨基糖甙类药物联合方案。此方案以厌氧菌为主的感染疗效较好。或青霉素

过敏者。

(3) 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联合方案。多用于革兰阴性杆菌及淋病奈瑟菌感染的

治疗。

(4) 喹诺酮类与替硝唑联合方案。可用于致病菌敏感者或青霉素过敏者。 (5) 激素:严重感染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加入液体静滴。 (6) 局部用药(盆腔注射抗生素)。

3. 手术:主要用于抗生素治疗不满意或盆腔脓肿。

后穹窿切开排脓。

盆腔形成脓肿者,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症状不能控制者行输卵管、卵巢脓肿切除术。对疗效不显著,感染灶虽小但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年龄大者,可行双附件及全子宫切除术。

4.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疗程为4-12周)。 (1) 中医内治 ① 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和络。

方药:加味红藤败酱散(专科协定处方)。

组成:红藤15克 黄柏10克 生地10克 车前草15克 枳壳10克 延胡索10克 败酱草15克 赤芍10克 广木香6克、皂角刺10克、丹皮10克、炙没药15克 ② 热毒壅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加减

组成:蒲公英15克 红藤15克 败酱草15克 薏苡仁15克 丹皮10克 桃仁10克 延胡索10克、广木香6克 赤芍10克 黄柏10克 金银花15克、大黄后下3克 冬瓜仁10克

4

③ 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组成:当归10克 川芎6克 桃仁10克 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 乌药6克 香附10克 五灵脂10克 赤芍10克 败酱草15克 黄柏10克 皂角刺10克 莪术10克 ④ 寒湿凝滞证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组成:小茴香6克 干姜6克 延胡索10克 没药1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莪术10克 肉桂5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五灵脂10克 苍术10克。 ⑤ 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加减。

组成:黄芪15克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淮山药1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桃仁10克 延胡索10克 五灵脂10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茯苓10克 (2) 中药外治

① 中药保留灌肠:败酱草30g 红藤30g 蒲公英20g 紫花地丁20g 炙乳没各10克、赤芍15克 浓煎成100ml液体每晚一次保留灌肠,10日为一疗程,经期停用。

② 中药外敷:艾叶15克 透骨草30克 红花15克 当归12克 千年健15克 花椒15克 独活15克 白芷15克。上药装入布袋中,蒸热后趁热敷于下腹部,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10日为一疗程。

③ 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④ 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 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 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五)检查项目 1. 必须完成的检查 (1) 妇科检查

(2)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 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5) 心电图、胸片 (6) 盆腔超声

(7)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