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4:08: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用标准文案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3)《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09)。 (4)《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GB 18445-2012)。

(5)本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及附件和施工现场环境、自然条件等。 (6)四川省、成都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 (7)其余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标准。 1.2 编制说明

防水施工是保证地铁工程质量的关键,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为保证本站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结构特点、施工方法、使用要求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据设计图纸,采取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施工原则,重点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薄弱环节的防水。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2、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本标段***为成都地铁6号线**终点站,车站位于中柏大道与规划路交叉路口,车站沿中柏大道南北向布置。中柏大道道路红线宽约40m;东西向规划路道路红线宽度16m。车站周边为规划用地。

***中心里程YCK49+468.306,车站设计起点里程为右CK49+197.706,终点里程为右CK49+642.406,车站为21.1米岛式车站,车站长度444.7米,总建筑面积22399m2。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观东路站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φ1200@2200mm钻孔灌注桩+三道φ609×16mm钢支撑,基坑竖向设置三道支撑,第一道支撑水平间距6m,第二、三道支撑水平间距3m。车站两端设置盾构井,小里程端(北端)为双线盾构始发井,大里程端(南端)为远期预留双线盾构接收井。

图2-1 ****平面示意图

明挖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人行通道及机电设备集中区段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非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风道、风井等附属的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得滴漏,其他部位不得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应大于0.2㎡。 2.2 防水设计要求

(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本站主体和附属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为C35,防水混凝土底板、顶板和地下一、二层侧墙抗渗等级达到P8。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混凝土抗碳化能力,以理论计算达到100年;混凝土60天干燥收缩率不大于0.0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允许开展宽度迎土面为0.2mm,背土面为0.3mm,并不得出现贯通裂缝。

防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迎水面为50mm,背水面为35mm。 (2)高分子防水卷材

本站采用防水混凝土和全包柔性防水卷材组成双道防线,防水层铺设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形成封闭的全包防水层。底板、侧墙均采用预铺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单面粘合,即高密度聚乙烯HDPE高分子片材+自粘胶+隔离膜),卷材全厚度1.5mm,辅以混凝土垫层、保护层等。顶板采用优质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厚度不小于2.5mm。施工缝、变形缝连接处、后浇带和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增设防水卷材附加层。

(3)细部构造防水 ①施工缝

施工缝混凝土界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迎水面增设防水层加强层,中部设置5mm厚镀锌钢板止水带,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并配合预埋注浆管加强防水。施工缝部位遇水膨胀止水条不方便固定部位,可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替换。

②变形缝

变形缝中部设置带注浆管的橡胶止水带(中心带气孔型),形成一道封闭的防水线;变形缝处顶板外侧加设一道密封胶;分离式围护结构的侧墙外侧加设一道密封胶,密贴式围护结构的侧墙加设一道外贴式止水带;底板下侧加设一道外贴式止水带;变形缝处顶板及侧墙内侧设置不锈钢接水槽,将少量渗水有组织地引入车站侧沟并排入车站废水泵房。

③穿墙管

穿墙管可根据变形量大小,采用固定式防水法和套管式防水法,套管(或主管)均设置止水环。

④后浇带

后浇带设置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设置直缝或台阶缝,后浇带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缝间防水按施工缝处理。

精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