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习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1 20:40: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 补阳还五汤为什么以黄芪为君?

答: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后遗证。因本证是由于正气亏虚,不能推动血行,血行无力而渐生瘀滞,瘀阻脉络,筋脉失养所致,故治宜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方中用大量黄芪为君,大补脾胃之气,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而起废痿。同时又使瘀去不伤正。

6. 补阳还五汤的配伍意义及特点是什么?

答:配伍意义是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归尾活血且化瘀而不伤正为臣。川芎、赤芍、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血共为佐药。其配伍特点是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

7. 补阳还五汤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主见半身示遂,口角歪斜,语言蹇塞,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暗淡,苔白脉缓。

10.温经汤主治证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本方主治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而致的月经不调、崩漏痛经以及不孕等证。证见月经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干口燥,小腹冷痛。

10.原书对桂枝茯苓丸的服法规定极为严格,其道理是什么?

答:因为桂枝茯苓丸属活血化瘀之剂,本类方剂性多破泄,易于动血,损伤胎气,引起坠胎,故孕妇禁用。然本方所治之证,是属妇人素有瘀血痞块,造成孕娠下血不止,胎动不安,故治疗应宗《内经》“有故无损,亦无殒也”之旨,予活血化瘀之法。然本用于妇人孕娠而有瘀血痞块者,治疗只能渐消缓散,不可峻攻猛破,每日只服兔屎大一丸,不知加至三丸,可见本方用量极轻,祛瘀之力较为缓和,既能祛邪,又护胎元。若攻之过急,则易伤及胎元,造成坠胎。临床运用应注意掌握好用量。

11.小蓟饮子主治何证?其功效是什么?

答:主治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而致的血淋、尿血证。其功效是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12.生化汤为什么重用当归?

答:生化汤主治产后受寒致恶露不行之证,根据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结者散之

41

的理论,宜立温补兼以祛瘀之法。以补为通。以生为化,故方中重用当归为君药,使血气充足,经脉周流,瘀散于生新之中,取“欲通之,先充之。“之义。 论述题:

1.小蓟饮子与导赤散在主治与功效上有何不同? 答:小蓟饮子与导赤散均有利尿通淋之功,主治热淋证。

不同点:小蓟饮子功效重在凉血止血通淋,主治下焦瘀热而致血淋、尿血证。而导赤散重在清心利尿通淋,主治心经有热,下移小肠的热淋证,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其尿血不甚。

2.小蓟饮子与八正散在主治与功效上有何不同?

答:二方均清热利湿通淋之功,均治膀胱蕴热,水道不利之热淋证。

不同点:小蓟饮子主治则重于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而致血淋、尿血证,证见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其功效重在凉血止血通淋。而八正散主治湿热下注而引起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或隆闭不通,小腹胀满,口燥咽干,脉数滑,苔黄腻;其功效则重于泻火利水通淋,其凉血止血功效不如小蓟饮子。

3.试述五个逐瘀汤在主治与功效上的异同。

答: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五首方,均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均治瘀血证。

不同点:五个逐瘀汤主治瘀血证的部位有别,功效亦各有则重。血府逐瘀汤主治瘀在胸中,功效以活血祛瘀为主兼以行气止痛。膈下逐瘀汤主治瘀血在膈下兼气滞证,其行气止痛作用较好。少腹逐瘀汤主治瘀在少腹偏寒证,故温经止痛作用较优,通窍活血汤主治瘀在头面者,所以辛香通窍作用较强。身痛逐瘀汤主治瘀痹阻经络所致的周身疼痛证,其功效长于通络宣痹止痛。

4.试述血府逐瘀汤的配全意义。

答: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瘀血证兼有气机郁滞所致的胸痛胸闷证,治当以活血祛瘀为主,兼以行气开胸止痛。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祛瘀血,通经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养阴润燥,使瘀祛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

5.活血祛瘀剂配伍补气药、养血药以及理气药的意义是什么?

答: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一阴一阳,相互为根,二者关系甚为密切,所以行气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机阻滞更加影响瘀血不散,为了增强其活血祛瘀止

42

痛的作用,常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则血行,血行痛止。气虚鼓动无力,血行缓慢导致瘀血;久用逐瘀剂易伤正气,故活血化瘀剂中又常配伍补气之品,使气旺则血行。血虚多滞,瘀血日久,每耗阴血,逐瘀过猛,也易耗伤阴血,所以又常配伍补血药,使祛瘀而不伤正。

6.写出3首含有桃仁、红花的方剂,并分别写出各方的主治证及功用。 答:血府逐瘀汤中有桃、红,该方主治胸中瘀血证,证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剌而有定处,舌有瘀斑,脉涩。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补阳还五汤中有桃、红,该方主治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而致中风后遗证,证见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舌淡暗苔白,脉缓。其功效是补气、活血、通络。

复无活血汤中有桃、红,该方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滞胁下,痛不可忍。其功效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分析题:

1.患者,女。17岁。患痛经2年,近月加重。平素贪凉饮冷,经期错后,每四五十天一行,经量较少,经色暗淡,内挟小血块,每逢经其少腹冷痛,喜温喜按,伴有腰酸腿软,面色青白,四肢不温, 苔白润,舌淡,脉沉。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方药:温经汤化裁。

吴茱萸10g,桂枝10g,当归6g,川芎6g,白芍6g,阿胶6g,熟地10g,人参6g,甘草6g,生姜6g,艾叶6g。 水煎服。

方义: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白芍、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阿胶、熟地养肝血,滋肾阴。人参、甘草、生姜温补脾阳;艾叶暖宫,增强散寒止痛之功。

2.患者,男。28岁,干部。外出办事10余日,近2日感觉小便频急,尿道热痛,尿色红赤,小腹胀满不适,心烦不宁,口腔小溃疡,去医院作尿常规结果,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0~10个,舌苔黄,舌质红,脉滑数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瘀热下焦之血淋证。 治法: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处方:小蓟饮子化裁。

生地20g,小蓟15g,白茅根15g,藕节10g,蒲黄10g,木通6g,竹叶10g,甘草梢10g,滑石15g,山枙6g。 水煎服。

方义分析:生地清热凉血养阴;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藕节、蒲黄凉血止血,化瘀,使血止不留瘀;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甘草梢)、滑石清心利尿,通淋;山枙清泄三焦

43

之火,并导热下行。

3.患者,男,59岁,作家。常年伏案书写,近因工作不顺,突然感觉胃部作痛,时发时止,呈绞痛状,呼吸急促,不敢平卧,即去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胃脘痛,予良附丸治疗。1日后病情加重,脘痛转为胸痛彻背,固定不移,活动痛甚,伴有心悸不宁,夜不能寐,舌紫暗,且有瘀点,脉沉涩。

此系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方义。 答:辩证:胸痹心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5g,川芎15g,柴胡15g,枳壳15g,丹参20g,三七10g,降香10g。 水煎服。

方义分析:当归活血养;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柴胡疏肝升阳,枳壳理气宽胸,升降结合,调理气机;丹参、三七、降香活血化瘀,利气止痛。

4.分析下列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 桂枝6g 茯苓6g 丹皮6g 桃仁6g 芍药6g 答:方名:桂枝茯苓丸。

分析方义:方中桂枝辛温,温通经脉而行瘀滞,是为君药。桃仁为化瘀消癥之要药;散血行瘀,清退瘀久之热;芍药养血和血,与诸药合用,有活血养血之功。共为臣药。茯苓之甘淡性平,消淡利水,渗湿健脾,以助消癥之力,为佐药。以白蜜为丸,缓和诸药破泄之力,为使药。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

症状:腹痛拒按,或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孕娠胎动不安。

5.分析下列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临床表现。 黄芪120g 当归尾3g 赤芍5g 地龙3g 川芎3g 桃仁3g 红花3g 答:方名:补阳还五汤。

方义分析: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归尾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偏瘫。

44

症状: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舌黯淡,苔白,脉缓。

治风剂习题

A型题:

1.川芎茶调散适用于:E A.气虚头痛 B.血虚头痛 C.肝风头痛 D.痰厥头痛 E.伤风头痛

2.川芎茶调散中,善治少阳、太阳、阳明经头痛的药物是:B A. 川芎、荆芥、防风 B. 川芎、羌活、白芷 C. 细辛、白芷、川芎 D. 羌活、薄荷、川芎

E.白芷、防风、薄荷

3.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方剂是:C A.消风散

B.半夏白术天麻汤 C.川芎茶调散 D.防通圣散 E.玉真散

4.外受风邪,偏正头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C A.消风散 B.桂枝汤 C.川芎茶调散 D.柴葛解肌汤 E.以上都不是

5.川芎茶调散的功效是:A A.疏风止痛 B.活血止痛 C.清热止痛 D.通络止痛 E.除湿止痛

6.川芎茶调散中具有散寒止痛功用,并长于治疗少阴经头痛的药物是:C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