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0:50: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 案 首 页 课次 时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十五从军征》 一、 认知汉乐府诗,了解其叙事性及现实批判精神。 二、 学习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辨析诗中的虚写与实写。 三、 感受诗中老兵的心情,对老兵的悲惨一生展开合理想象。 四、 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历代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 重点、难点: 感受诗中老兵的心情,对老兵的悲惨一生展开合理想象。 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历代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应用:图片、等 讨论法 幻灯片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 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作业: 结合“思考与练习”,就老兵的悲惨一生写一篇想象作文。 后记(经验、不足):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 提 示 一、导入新课 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民歌又进行了一次大汇集,它不同于《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它将女性题材作品放在了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它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它还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它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就是汉乐府民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情景的叙事诗-----《十五从军征》 二、讲授新课 《十五从军征》 1.汉乐府 汉乐府原指汉代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书·艺文志》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观风俗,知薄厚云。”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中,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收最为完备。他将汉乐府按音乐的性质和歌辞的作者分为四类: 《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这些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等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有所思》、《上邪》等篇,则是感情真挚的情歌;《陌上桑》赞美了一名劳动妇女对权贵人物的蔑视和反抗,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以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高尚情操为主题的《孔雀东南飞》,又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前所未有的长篇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汉代文人所写的乐府诗也有佳作,如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娆》等,但这些诗歌也是在民歌的影响下创作的。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也推动了诗体的发展,其艺术技巧也为后代诗人所摄取。 2.分类 乐府诗历来根据所用音乐不同来分类。郭茂倩《乐府诗集》将乐府分为十二类,但主要是以下四类: ①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 ②鼓吹曲辞,又称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当时主要用作军乐。 ③相和歌辞,音乐多为各地俗乐,歌辞也多“街陌谣讴”。所谓“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和”与“人声相和”两种。 ④杂曲歌辞,乐调多已失传,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鼓吹”、“杂曲”三类中,相和歌辞中尤多。 4.汉乐府的主要思想内容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如《东门行》、《妇病行》等。 (2)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 (3) 对封建礼教和婚姻的抗议,对劳动人民坚贞爱情的歌颂。如《上山采蘼芜》、《上邪》等。 (4) 其他。有的讽刺统治阶级的贪淫残暴,如《长安有狭邪行》讽刺卖官鬻爵;有的阐发人生哲理。如《长歌行》末两句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 提 示 5.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果和《诗经》的《国风》比较,就更容易看出汉乐府民歌这一新的特色。对话外,也有采用独白的,往往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向读者倾诉。汉乐府民歌并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画。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从那时来说,它们都可以称为新体诗。这新体主要有两种:一是杂言体。杂言,《诗经》中虽已经有了,如《式微》等篇,但为数既少,变化也不大,到汉乐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另一是五言体。这是汉乐府民歌的新创。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是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6.朗读并翻译课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7.讲解课文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学习1—2句 始得归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