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14: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骑行宜阳苏羊寨遗址 开启传统村落探访之旅

2018年4月30日,“五一”小长假第二天,天气晴好,我随万山湖骑友@缘来是你(王波)发起的团队骑行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宜阳县苏羊村。

早上6:40出门,7:00在北京路与队友会合即出发,高德地图显示单程66公里左右,实际全天骑行超过140公里,打破我个人的单日骑行最远纪录。随同的骑友共6人,除我王波及本人外,另外还有@天涯过客(王旭)、@jordan(张明珍),还有两位女士因事未骑完全程,中途返回。

这条骑行路线设计良好,虽然路途较长,但都是公路,坡度不大,适合夏季出行,一天下来,没有出现体力不支状况。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去时从石陵往西拐,选择走乡县小路,没料到有一段正在修路施工,有的路基刚推出来,有的路面洒水湿滑,还有的根本不能骑,只能推着走,所以影响了速度,到三乡镇时已快12点了;二是进入洛河川后,S323省道两旁全是速生杨行道树,这个季节正在扬絮,加上路上车流较大,杨絮随风飘舞,迎面满是如雪似的絮花,直往眼耳口鼻内灌注,还好戴着面巾和眼镜,不影响视线,但那种被束缚、被突袭的感觉还是非常不舒服的;三是出发前车子前胎气压不高,加上乡间路况不好,被刺盯着了,造成慢撒气,在休息时才发现,还好王波和王旭带有工具,紧急补修才得以上路,但由于胶水失效,又在三乡镇进行二次修补,不然还真耽误事;四是景点与想象中有差距,原始村貌与家乡类似,这里除年代久远、相对集中之外,没有特别亮点。

关于苏羊寨的相关情况当时了解不多,回来后上网搜查,现整理如下,仅当记忆。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苏羊寨古村落遗址,位于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东距洛阳市区75公里,距宜阳县城43公里,西距洛宁县城15公里。这里有三大特色:苏羊遗址、苏羊古寨和苏羊竹马传统艺术表演,其中村南的苏羊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仰韶-龙山时期的历史文化重要遗址,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苏羊古寨村落,俗称“苏羊寨”,以清末及民国间建筑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是豫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2014年11月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苏羊竹马是该村保留着的中原地区传统民间社火的一种表演形式,仅在春节期间演出,相传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与吴起操练军队的各种阵法,201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苏羊遗址的开掘研究和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重视,苏羊古寨吸引了大批的旅行、摄影、写生、骑行等爱好者,助推了苏羊村的各项开发及保护工作。

苏羊寨,又名向阳寨,东面是七峪河,南边紧依熊耳山余脉花果山,北临洛河水,与三乡镇隔河相望,宜故公路(S319)绕村北侧而过,西边邻近洛宁县。苏羊古寨历史悠久,形成于元代以前,分为东寨、西寨。属防御外患而建,故选址独特。这里东、西、北三面居高临下,三面环沟,只有南面一少部分和苏羊塬上相连,四面均有寨墙,寨墙内有深达十多米的壕沟,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这里的气温、湿度、土质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土地肥美,气候温和,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给早期的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河洛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缔造了人类早期的文明,创造着华夏民族灿烂的文化。

据现场观察,苏羊遗址东西宽约8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文化土层堆积达6米。发掘出来的文物较多,陶器有泥质彩陶、泥质黑陶、夹砂灰陶;石器有刀、镰、斧、铲、网坠、圆形器等。苏羊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对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目前,洛阳考古队仍在这里探测研究。

据村史研究人员介绍,原始社会晚期(约一万年以前),“河洛人”先是使用弓箭狩猎、到塬上放牧、到洛河捕鱼,后用洛河中的青石砺磨成石斧砍倒树木,芟除杂草,并放火焚烧,

再用石铲翻地,石锄、尖棒等挖穴点种,最后再用石镰、陶器等收获。食用时再放入从七峪河采来的花岗石砸制成的石臼中,用石锤捣碎。从此,人类社会的生活逐渐从野蛮走向文明,炎黄二帝时期发展为方圆1.5公里的西寨(现在仍有寨墙存在)。在夏商的一千多年中,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西寨的居住人口不断增加,又向东发展了东寨。这种寨中有寨,实属罕见。两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内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为防止外寇侵扰和抢掳。又构筑了绕东寨一周约6000米长,3米宽,5米高,车辆能在上面通行的土寨墙和西寨墙连在一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基本保护完好,目前只剩下寨北的残垣断壁了。若登上北寨墙极目西眺,滔滔洛水西天而来;东北李贺故里依稀可见。民国甲戊年又建了南寨门,上有题字“南望华岳”“向阳寨”,雄伟壮观,至今保存完好。若站在南寨门上仰视南天,巍巍华岳耸入青天。

推着车子,在村里漫步,寨内南北道路为主街道,东西道路为小巷,每条道路尽头都有庙宇。村内现存有大量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黄褐色的夯土墙,古朴的青瓦,处处可见失去棱角的石拴马桩、石马槽、石碾盘等,村子的西北部还保留有天井窑院。村内庭院的结构基本上为坐北朝南,有三间临街房,大门开在靠东的一间。进门有影壁墙,影壁墙上有供奉土地神的神龛;院内东西各两间厢房,靠北为三间上房。纵横交错的街道,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和夯土瓦房,让我们依稀可见村庄的昔日繁华。可惜随着时代变迁,村中居民多已搬迁外出到新村,只有数十位老人守住在这里,继续着现代的农耕生活,叙述着过去的繁盛历史。

近年来,宜阳县积极申报专项资金25万元,建起了苏羊竹马非遗项目传承教育基地,设立传习所、展示馆,购置演出服装、道具及乐器等。苏羊村还专门成立了培训班,吸纳村里的年轻人,让苏羊竹马这一传统的社火表演能够传承下去。

苏羊遗址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一万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生动画卷,为人们了解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窗口,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沉睡的原始村落在新时代的晨光中苏醒。

河南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共四批)及河南省传统村落(共五

批)名录

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

2012年9月,经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凡入选村落应符合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选址格局肌理保存较完整、传统建筑具有一定保护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良好和村落活态保护基础好等条件。

自2012年以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部门先后数次组织传统村落调查,分4批将4153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中央财政给予每个入选村庄300万元保护扶持,用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工作。

截至目前,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已分五批公布了811个河南省传统村落和124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其中洛阳市有75个河南省传统村落和17个中国传统村落,所有列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