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9:51: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讲义

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本课程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包括以下12个专题:

(1)17年农村题材小说; (2)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 (3)“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 (4) “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 (5)新时期乡土小说; (6)女性文学; (7)先锋小说; (8)新写实小说; (9)当代散文的多样化; (10)新派武侠小说; (11)台湾小说;

(12)台湾诗歌。(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

2.本考核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和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补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李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

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

1

总结的能力;

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A.“平时作业”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作业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专题十二”)后进行,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卷面总分为100分。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各地电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B.“期末考试”采取“半开卷”考试的方式。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一页由各分校或教学点印制并加盖专用章的A4纸(分校或教学点考试前2周发放到学生手中),此专用纸只能由考生用签字笔、圆珠笔手写。可正反面书写。

5.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 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20%、20%、30%。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

简答题和论述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其中,分析题的范围仅限于本课程的四大重点(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专题五:新时期乡土小说;专题七:先锋小说;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之内。

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试题类型,都可能涉及“了解”、“掌握”和“分析”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期末考核试卷卷面分数为100分,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

2

第一部份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文学史知识、对作品的阅读及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考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文学史知识和作品分析的结合。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的必修课。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主教材为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10年1月第1版)。辅助教材为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指导书》和《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2010年版)两种。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史知识的基本理论、对泛读作品的理解把握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15%);多项选择题(10%);简答题(20%);论述题(35%)。

第二部份 期末复习重点指导

专题一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一、一般掌握

1.赵树理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以及从《小二黑结婚》到《三里湾》再到《“锻炼锻炼”》的创作历程;孙犁《铁木前传》、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的创作特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