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雪梅《乌丢丢的奇遇》整本书导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37: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设计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童话阅读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童话在儿童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童话是儿童文学创作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把世界上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具有极强的形象性。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并且是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幻想本身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在童话自由驰骋的幻想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增强,童话的阅读能开启小学生的思想、发展想象、培养美感、愉悦童心。童话的阅读,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的热情。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乌丢丢的奇遇》是一段关于生命和爱的祈祷。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为了寻找布袋老人,他去了珍儿的家,得到了一个身体,接着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语文 童话阅读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5年4月第一版 2017年12月第8次印刷 姓名 武雪梅 单位 金顶街第二小学 联系方式 13810858557 《乌丢丢的奇遇》整本书导读 学段 低段 年级 一年级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在他们为吟老举行的“重返童年”的晚会中,乌丢丢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是因为爱的滋养而产生的快乐。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他碰到了逆风的蝴蝶,他让乌丢丢懂得,对自己所爱的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你对他有个承诺;种鸡蛋的芸儿,让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的……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最后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 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真心也。”儿童文学作品的要义是表现童心,赞美童心,呵护童心。而《乌丢丢的奇遇》几乎每一个文字都洋溢着童心,都体现着作家对儿童精神生命的重视。乌丢丢的经历和成长,不仅是身体上的完整,更是精神上的成长和圆满。这本书值得孩子从一年级一直读到六年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收获!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孩子,在入学前和这一年的校园推进阅读中以识字及感知情节为主读了许多童话书籍,童话以丰富的幻想和极强的形象性吸引着孩子们,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与《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奇遇记》、《木偶奇遇记》等不同的《乌丢丢奇遇记》,不仅去掉了拼音的辅读,同时在内容和思想主题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深度。这使活泼可爱、以主观形象理解事物的一年级小孩子在阅读这本书时产生了阅读障碍。 因此,教师在进行《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导读教学时,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学习需求,去繁从简,不去带孩子深挖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和语言的特色。而是采用深受低年级孩子喜爱的“猜一猜”的教学方式,分别从猜题目、猜封面、猜目录、猜插图、猜内容等五个方面,带着孩子们寻找乌丢丢神奇的经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的热情,吸引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想去读这本书,想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同时,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孩子们认识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获了阅读一本书的好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式 合作互动式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磁力贴、插图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一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阅读一本书的好方法。 2.围绕“奇遇”,分别从猜题目、猜封面、猜目录、猜插图、猜内容等五个方面,寻找乌丢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