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11: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习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

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之前,学生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都是要列竖式计算的。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部分内容则逐步要求学生口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为了突破学生的学习障碍,教材把加、减法口算的教学分开编排,先教学加法口算,再教学减法口算。在具体的教学中,更强调引导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口算方法。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这堂课中,我是分以下几步来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这样,把教材内容变静为动,变单一为多向,变封闭为开放,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让“做数学”真正成为促

进学生发展的原动力。

二、扶放结合,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自始至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由扶到放,在教学新知56—24的时候,指名展示算法,让学生通过交流获取新知。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在探索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这样,既满足了优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可让学困生有样可学;在探索56—27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结果,在求同存异中,他们也找到了各种不同的算法。由于学习环境的开放,教师的大胆放手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提升。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注重优化。

口算跟其他算法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在探求算法时,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展示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从而选择比较合理,适合自己的算法,并引导学生对退位减与不退位减进行比较,在区分异同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并且,在找到口算的多种方法后再问他们: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价,让他们找到最简捷、最容易的方法,从而体现了算法的“个性化”与“优化”的和谐与统一。

3两位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教学反思

例3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式对题中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