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4:00: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用文档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板书: 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练习设计 设计一表格,展示你对水的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反思课堂教学成败及改进策略) 大全

实用文档

教学容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5.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维恩图记录纸一、实验记录纸两。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大全

实用文档

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 空气的存在 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 练习设计 思考: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吗?如何证明。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反思课堂教学成败及改进策略) 教学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6. 空气占据空间吗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的。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大全

实用文档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维恩图一。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实验 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大全

实用文档

板书: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的 练习设计 找找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子。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反思课堂教学成败及改进策略) 教学容 教学重点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7. 空气有重量吗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教学难点 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科学概念: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 一、空气有重量吗 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