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修改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47: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修改稿)

基本信息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五 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祖父的园子》 学情分析 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这篇阅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松、优美的文笔体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慈爱,童年的“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祖父的园子成了“我”的乐园。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学习时,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更是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2)、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环节的组织 步骤1、2、3…… 一、情景导入 1、播放歌曲《童年》,营造气氛。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3、简介作者和《呼兰河传》。 用课件出示对萧红和《呼兰河传》 内容落点1 情景导入, 的介绍。 营造气氛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是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学习方式 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步骤1、2、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方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内容落点2 (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合作交流,解决重点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