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12:54: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望海潮公开课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在历史上曾经引起过战争。据《鹤林玉露》记载,1161年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读到一首描写杭州的词,“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这一年中秋过后,完颜亮厉兵秣马,钦点六十万大军分四路南下攻宋,志在必得。那就是柳永的《望海潮》,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
1、 这首词描写了哪个城市?杭州,钱塘
2、 这首词为什么会引起金朝皇帝来攻打南宋呢?
钱塘的繁华和美
三、再读
分析课文内容
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1、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物质富有)
珠宝玉石琳琅满目遍陈于市,家家户户都穿着绫罗锦缎,争着享受奢华的生活。可见其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这怎能不激起完颜亮的野心呢?大家还记得意大利那个旅行家马克波罗吗?他在他的《马可波罗行记》里写他来到世界东方,看到中国遍地都是黄金,引起文艺复兴早起的探险家和资本家对东方的垂涎与探险。丰富优厚的物质最能引起征服者强烈的欲望。 2、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地理历史)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周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是吴越长期争夺的地方,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所以也有可能是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3、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城市景观)
垂柳含烟,彩桥如画,人烟阜盛,家家户户千门万户门帘在风中轻摆,怡然安详。这是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这个城市太美了。 4、云树绕堤纱,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壮丽)
这里的天堑是指钱塘江。所以这一句话写钱塘壮丽的盛景。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这位同学注意到了这句自然景物描写中的动词,绕字,写出江堤蜿蜒迤逦。卷字又写出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声势浩大的钱墉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钱塘江就是杭州的著名景点啊,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就好比让你写洛阳。你肯定得写龙门石窟。前段时间有一首流行歌唱洛阳,开篇就唱什么?龙门石窟山脚下,坐看香山晚秋。 这是一样的道理。
5、 重湖??十里荷花(湖山之美)
那我接着问大家。如果让你以一首词来写洛阳,你除了龙门石窟还写什么?对,肯定还要写牡丹花,写洛浦公园对吧。还是那首歌《洛阳》第二句,洛浦公园湖面旁,远观绿水轻舟。一个河流经过一座城市就让一座城市有了灵气。西湖就好比杭州这个城市的眼睛。重湖叠演清嘉就是在写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这里作者选用的这些意象都很典型。白居易曾经这里担任杭州刺史。后来回到洛阳之后隐居在我们龙门石窟的香山,可是依然对杭州的桂子和钱塘春潮念念不忘啊。他十分怀念江南,写了几首忆江南,其中有一首诗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杨万里描写六月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怎能不让人对西湖的十里荷花心生向往呢。
后人写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人们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我认为那也只能算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错就错在他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致。
6、“羌管。。。。。莲娃。”(安居乐业)
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这里的人们生活悠然快乐。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只有物阜民丰了,人民才会如此快乐悠闲。 7、“千骑拥高牙。。。。烟霞” (与民同乐)
高牙是指高高的牙旗,是地方官出游时的依仗队。这写的是地方官的游乐,闲暇时
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你说完颜亮羡慕不羡慕他? 完颜亮肯定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很多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杭州的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官居也能够与民同乐。这就是和谐社会啊,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都追求的大治年景啊。完颜亮能不羡慕吗? 以上我们分析了我们推测的原因,可是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以这首词来谒见当时杭州的转运使,所以词的目的是夸耀杭州,夸耀
地方长官的政绩,以此来得到提拨。所以作者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四、手法总结:
本文词的上片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作者以什么手法来夸耀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呢?
明确:铺叙。与以往婉约的风格不同,这首词浓墨重彩,从方方面面来夸耀杭州
的繁华与美丽。
据说《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
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写下此词后先在歌妓中传唱,结果很快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可惜后来孙何很快就去世了,柳永也并未得到提拨。 四、总结:
不过,人生的不幸往往是诗家之幸。也是我们这些后世之人的幸运。我们收获了如
此美丽的诗歌,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背下来呢?今天的作业就是背诵《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