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11: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旅游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注意力”而存在的眼球经济,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将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从而推动整个三产业的和谐发展。作为现代旅游中的新生物,乡村旅游短时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集少数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县,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乡野风光、村寨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同时,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起步较晚等因素也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从****县情实际出发,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一、 优势突出,时不我待

一是旅游政策强劲。去年召开的十二届县委第三次、四

次全委会,都将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两次全委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分别指出“突出‘苗俗、生态’两大主题,加快把****建成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旅游精品线的重要承接点,打造成全市休闲度假和体验养生重要目的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构建‘1+6+10’旅游体系,培育乌江画廊核心品牌,打造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电站、鞍子苗寨、郁山古镇、神龙谷等6大景区,建设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农副土特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包装和销售”。因此,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景点、着力壮大旅游产业,将是县委、县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国务院3号文件,更是对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积极发展渝东南地区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XX年8月21日,我县与****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签订了《****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合同,由此正式标志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档升速。

二是旅游资源富集。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因此,****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

然景观。正如熙来书记来彭时讲到,“越穷的地方很可能越有旅游资源,因为越穷的地方工业项目越少,越没有污染,越干净,而且,大山深处很难走到,环境保护得很好”。同时,我县文化资源富集,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斑斓多姿的民族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形成了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这种自然与文化是为游客提供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

三是旅游市场广阔。根据一份乡村旅游调查报告显示,近50%的参与者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并呈现出高学历、中等收入水平、苛求交通方便等特点。从外部市场看,****位于****市东南部、距****主城260公里;渝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距****主城180公里,车程在2小时左右,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日趋突出,满足了旅游参与者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自驾游群体对旅游交通的要求。对外交通的彻底改善,将会从根本上拓宽外部市场,吸引更大更广的群体参与。从内部市场看,我县潜在旅游群体巨大,特别是到各乡镇的油化公路建成后,更多的市民愿意选择在周末外出游玩。 四是旅游基础扎实。近年来,****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先后打造“乌江画廊”风光旅游、“阿依秀水”激情漂流、“摩围景区”生态体验、“鞍子苗寨”民俗风情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