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5:52: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园区简介: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生态城位于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该项目于2008年9月启动。

主要措施:

第一,坚持生态理念和原则选址,变废为宝,借力发展。生态城选址有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的示范意义,特别要以非耕地为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处盐碱地,1/3为水面,1/3为荒滩,属于缺水地带;人口稀少,原住居民约2000人)。二是与中心城区的距离控制恰当,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要依托大城市交通、服务各方优势,节约生态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生态城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这样选址的结果即是让闲置无用的盐碱地变成可供给35万人生活工作的生态新城;并借助中心城区的资源发展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独立新城。

第二,构建多级生态社区,让生活工作便捷舒畅。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根据生态型规划理念和我国社区管理要求,结合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形成了符合生态城示范要求的“生态社区模式”,包括基层社区、居住社区、综合片区三级。这一模式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的需求,也能使之触及高一级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第三,以生态型新型服务产业为主导,剥离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本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中新生态城确定了八大产业发展方向,包括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会展旅游、金融服务以及绿色房地产等,设立管理生态城发展建设的量化标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从产业体系中予以剥离。

第四,提供政策优惠、资金支持,促进园区发展。为推动生态城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产业发展促进办法》,提出对金融、创意、服务外包等产业予以财政、办公用房、人力资源、税收等优惠;同时,生态城管委会设立“生态城产业发展金”,作为生态城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在自主创新方面,对于在生态城设立的国家级研发中心,给予一次性最高2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对于将自主研发成果在生态城实现转化的项目、购买可在生态城进行转化的技术等,也将给予一定奖励。

此外,中新天津生态城还提出组建“绿色联盟”、“人才先行”等策略和设想,如设立“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动画学院”、“国家动漫国际交流与研究中心”等。围绕生态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各类环保、节能领域的技术、产品、服务需求,展开协作交流活动、教育培训等。

第五,以节约为核心,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突破发展瓶颈。作为一个水质性缺水非常严重的地区,生态城将采用科技手段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提高非传统水源使用比例;实行分质供水,建立水体循环利用体系,加强水生态修复与重建,合理收集利用雨水,加强地表水源涵养,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第六,利用园区建设第一手资料,加强重点课题的研发,打造专业科研基地。在针对污水库治理、城市水系统构建、动漫园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一批技术水平较高项目中,生态城科研团队组织申报并确认国家建设部“十二五水专项”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滨海新区“十大战役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各1项。与此同时,生态城相关部门出版了

《导航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实施模式》一书,为进一步复制推广生态城建设的核心内涵奠定基础,展示了生态城的科研实力。

发展经验:

第一,广泛学习。学习国内先进地区的规划方案和相关政策体系,借鉴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天津生态城的本地情况和特色,制定并出台了有效的规划方案、制度法规、产业促进办法、税收优惠政策等。

第二,资金保障。生态城建设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覆盖面非常广阔的项目,必须具备长期的、可靠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如天津生态城由中新双方各占50%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运作。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中新双方各占50%,并计划上市融资。

第三,不能走偏。新城建设要坚持生态理念,以生态型、低碳型产业为主导,而不能偏离到房地产业、低端服务业、底端制造业等。如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相关部门即制定了指标体系,确定了22条控制性指标和区域协调融合的4条引导性指标,作为管理生态城发展建设的量化标准。其中,百万美元GDP碳排放强度低于150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等指标接近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水平,为生态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强化创新。在生态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科研创新强化新城软实力。一方面,科研创新丰富了新城的文化内涵、生态内涵,并且能够有效指导后期建设;另一方面,其科研成果也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提供一些借鉴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