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8:16: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重难点:通过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分析来体会“闲人”情怀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检测: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 , 我国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出生于四川眉山。字 号 ,是“ ”之一。与父亲 弟弟 并称“ ”。他的词雄 浑豪迈,是宋代“ ”词派的代表。
补充介绍作者号“东坡居士”的由来:元丰二年十二月,苏轼被贬黄州,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计》。因为他很仰慕唐朝诗人白居易,而当年,白居易贬四川时,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写《步东坡》一首。苏轼故自号曰“东坡居士”。后人称黄州除了个苏东坡。在黄州期间,也是苏轼创作的高峰时期。
字词检测:给下列字注音
遂 ( ) 寝 ( ) 藻 ( ) 荇 ( ) 柏( ) 2、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
文章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试从记叙要素分析)。 地点:承天寺 时间:夜 事件:游 本文中有哪几个人物? 苏轼和张怀民
结合记叙要素梳理文章内容。
苏轼和张怀民在一个夜晚游览承天寺,欣赏了月夜的景色,抒发了内心的一些感受。 苏轼和张怀民是什么关系?从文中找出依据。
“念”写出苏轼孤独与寂寞,“遂、寻”写出写出苏轼和张怀民关系很好、性情相投,苏轼月夜造访,是月夜美景要与朋友分享的心思,是他乡遇故知的欣喜。 怀民亦未寝,是因为月色入户而不睡或是在等待友人的造访。
简介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寄住在承天寺;也是一位心胸坦然、寄情山水、品格清高之人。与苏轼可谓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体会苏轼夜晚出游的心情:
因月色入户而欣然,因寻到张怀民而欣然。
探究“月色何以会入户”:初冬时节夜不闭户不合情理,应是门户不严,可见生活困窘,居室简陋。在贬谪生活中却能因月色而感动,可见其洒脱、浪漫。 朗读第一层,体会苏轼的欣然。 3、理解第二层写景的目的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前人这样评价这段文字“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那么“月亮去哪儿”了呢,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月光清朗,撒入庭院,白茫茫一片犹如积水空潭,更妙的是水中有水藻、荇菜在漂浮游荡。便如仙境一般。抬头见竹柏,才明白是月下竹柏之影。 你能想象苏轼月下赏景的心境吗?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此景此情。
夜,朗月相照,静谧无声。和朋友并肩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翩然而下,挥洒一地。这一地的月光,像积水那么清澈空明,水藻和荇菜轻轻摇荡,一阵清风拂过,方才醒悟是竹柏的枝条,倒映在月光的倩影。一幅典雅的水墨画,陶醉其中,宛如梦境之中。 朗读描写月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4、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面对如此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领悟“闲”之意:这“清闲”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 入夜,解衣欲睡 。可见其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又见其闲;连月下的竹影都看的那么仔细,更见其闲。
作者为什么会是“闲人”?作者当时心境如何。
背景材料: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本都是平常之物,但在苏轼眼中则有不平常之雅趣。苏轼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苏轼称自己和张怀民为“闲人”。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归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陶醉 人生的感慨 心境的欣然 四、拓展阅读苏轼的作品,体会其心境变化。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小结: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我们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