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09: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本文认为,以“理性人”从税收优惠制度到收益率等指标的判断,当前的企业年金的对于“理性人”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激励效应。这也是当前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另外,相较于在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其它途径,政府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幅度可能在短期内会对企业年金的发展会产生较为有效的激励效应。

【关键词】企业年金;激励效应;税收优惠;理性人 一、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虽然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但是作为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补充,企业年金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像政府最早对它的期望一样,得以蓬勃的发展。实际上,在最早的可查的文献里,政府改革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基础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对于处于补充性质的企业年金的发展更多的强调是依靠是企业自身的动力,其相关的业务交由当时劳动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也并无市场化具体运作的明确条款。正如(王贞贞,2013)中提到的原因,政策偏冷极大的限制了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虽然随着政府对于企业年金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以及对于企业年金的相关研究逐渐成熟,但是,政策调整的步伐似乎仍旧

过于谨慎。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制度逐渐完善,但极为缓慢的调整过程里,中国的企业年金已经悄然的成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不容缺失的一部分,虽然它所能起到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1.2007年度企业年金数据的横向比较

从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为855461.4万元,受托管理资产为840101.9万元,投资管理资产为797369.9万元。在2007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经超过32000家,参加职工人数为929万人,已经积累资金1519亿元,当年实际运作的资金为154.63亿元,建立组合数为212个,当年的收益率高达41.00%。

而2007年全国的企业总量为6495064家,已经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占这个总量的0.49%。2007年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为30953万,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分别占其比例为3%;而同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0136.9万,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3690.6万,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占到这两项数据的4.61%和6.79%。2007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7391.4亿元,企业年金的积累资金与其相比,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20.55%。通过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截止2007年企业年金的发展水平与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企业年金在养

老保险体系里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2.2013年企业年金数据的横向比较

在2013年全国企业年金不论是从业务的规模上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从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缴费为5887621万元,受托管理资产为24953392万元,投资管理资产为21675214万元。在2013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经达到66120家,参加职工人数为2056.29万人,已经积累资金达到了6035亿元,当年实际运作的资金则为5783.6亿元,建立组合数为2520个,当年的收益率则只有3.67%。

而2013年全国的企业总量为1527.84万户,已经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占这个总量的0.43%。2013年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为38240万,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占其比例的5.4%;而同期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2212万,,企业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4177万,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分别占到这两项数据的6.38%和8.5%。2013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31275亿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8269亿元,企业年金的积累资金与其相比,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19.3%,城镇养老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21.35%。与基础养老保险体系的相关指标相比,除参加人数上有所提升以外,其他指标反而都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可见,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企业年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