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读书笔记(宋志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6:5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读后感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

读了胡庆芳,杨翠蓉两位老师写的《有效小组合作的22个案例》这本书,感受颇深,现将读后感分析一下。 一.如何理解课堂是一个小组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工作中,或在家庭或者社区中,与他人合作都是一个挑战。有时候,与他人合作令人有点不愉快并且效率也不是很高。有时候,与他人合作又很容易令人兴奋,效率也高。小组动力学是研究小组如何起作用的,这部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所有的小组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结构;二是小组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展。

第一.当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组中合作时——包括课堂————重要的和可预测的人际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时候,你曾经感受到焦虑,那么其他人和你的感受是一样的,这可能与小组的形成、信任和接纳等问题有关。

第二.小组中的人际关系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预测的,而且与人际交往的双方是序列相关的。小组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共同的价值观、基本的信任、接纳感和归属感的需要必须在课堂生活的早期阶段得到解决。如果这些需要未得到解决且小组成员的关系未被课堂生活

所接纳,那么课堂不仅变得不友好和不快乐,而且课堂也不会成为学习取得较大成功的地方。

第三.冲突——风暴和控制的存在时很自然的。冲突有利于小组明确价值观和确定各自的角色。冲突给了小组活力,冲突可能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第四.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小组,包括课堂这个小组,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平衡:(1)、在任务和维持之间。(2)、在教师谈话和学生谈话之间。(3)、在问与答之间。这些平衡时会发生变化的。 二.如何开发小组合作 1、 高质量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集体实践的力量,在合作中小组内成员的经验、知识、思想、信念、感觉和自我价值,通过相互碰撞,最终达成一致。在教学中采用过小组的人都知道,仅仅将学生放在小组中并告诉他们要合作是不能保证有高质量的合作,和高质量的学习。高质量的小组合作的五个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存(2)同时性互动(3)个体的责任(4)人际的小组学习技能(5)反思和计划。 2、 小组发展的4个阶段

(1)、逐步形成阶段(2)兴风作浪阶段(3)日趋规范阶段(4)正常动作阶段 3、小组成员的构成

(1)小组的规模:对于什么是理想的小组规模,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小组成员需要一起配合完成一项任务,他们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态度等,通常用分成4-6人的小组在活动的有效性和叁与性方面能够达到最佳效果。(2)成员类型:主动参与型——这些人主动探索表现积极;被动参与型——这些人缺乏主动必性表现不太积极。没有哪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不足,如果大家允许这些不足存在,就可以在小组内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最好的小组应当是这样的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角色和功能,他们互相取补

短,相得益彰。

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我为了体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这一新理念,也自然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进行着积极地探索。由于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较少,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不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教学重形式,忽视实效;教学重合作,忽视自主;合作重参与,忽视均衡,实际上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的问题。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开展合作学习有了全面的深刻地认识,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合作学习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