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分析-2019年作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3:47: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分析

一、为什么要以学生为中心

众所周知,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俨然已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催生经济,知识则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是“高频信息”的时代。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则标志着现代学习化社会已悄然而至的时代已悄然而至。随着全球化的影响,综合当代国际、国内时代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学习化社会里,我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能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现代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成长服务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是基础和关键。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的要求。 二、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渊源,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他特别强调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灵和遵循教育的规律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

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写进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的。《宣言》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整个世界21世纪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标志着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现代学校的办学准则,是现代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的成规。

“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系原则。要体现这个原则,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入手。所谓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组合。要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并不是一件新任务,其实就是在教学设计的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阶段选择或设计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即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会有

以下特征:

(一)学生控制的倾向

为什么是学生控制的倾向,而不是学生控制呢?这是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理论上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自主意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对于自主意识不强,自律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怎么办呢?即使学习能力较强,也具备自主意识的学生有时也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旦教师进入主导活动,教师便暂时成为控制者。但教师一定要注意,主导活动要适可而止。如果发现学生有能力和意识从事自主学习时,就要立即放弃控制,将控制权重新回到学生的手中。 (二)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

这里的真实是指要在技能的实际应用环境中去学习技能。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但要受学生的认知图式、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学习活动所在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理解。因此,要想学生学习到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环境中的知识和技能,就应该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得到了Sternberg的智力观的支持。Sternberg认为,人的智力中存在有情境成分。在一种情境下获得的智力不一定会在另一种情境中表现出来。

(三)提供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

从事复杂的学习任务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特征。问题解决类的学习任务既具有挑战性,又会带动一些低级技能的学习。学生会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寻找相应的先决技能去学习。当然有时需要教师帮助分析要先学习哪些先决技能。这与常规的先学规则再学问题解决要好得多。因为学生在学习规则时并没有切实感觉到规则的用途,尽管经过学习也能演示规则的使用。 (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广播式信息源。教师的任务已经由广播信息转变为帮助学生接收和理解信息。因此,学习环境必须提供给学生其它类型的信息源,比如经特定设计的教科书、视听媒体、计算机软件。当前流行的是基于Web的资源库。 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再讲授,但教师的讲授要特别讲究时机。有些学生当遇到困难会向教师提出帮助,这时教师的讲授不可避免。当然教师的讲授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供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某种策略找出答案。 (五)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

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环境应该提供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学习工具。这种学习工具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和处理信息,被称为认知工具。一种工具是否成为认知要看它是如何被使用的。任何一种工具,只要它用来帮助学生思考,而不是限制学生思考,就可以被看作是认知工具。 (六)丰富的人际交流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育人。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认知类的教学目标,但对态度类目标则效果不佳。态度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认知类目标有时会成为态度类目标的先决条件,但更多的时候态度类目标是认知类目标的先决条件。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必须指向包括认知类、态度类、动作技能类在内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所以说,学习环境中的人际交流是不可缺少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际交流也是达到认知类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讨论与协商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讨论和协商恐怕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活动。

此外,人际交流也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手段。只要通过交流,才可能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的,错误在哪里。 (七)友好民主的教学气氛

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并且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知识都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说,很难说谁对谁错。换句话说,教师不一定总是对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认知上的冲突,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他的错误所在,而不是证明他错了。当然有时是教师错了,教师也要大度的承认,并不失时机赞美学生一番(主要是指不畏权威,求真求实的精神)。 以上几个特征从各个角度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