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0台工业机器人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5:38: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

年产10000台工业机器人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山东亿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性质 新建

四、项目拟建地点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五、建设单位简介 山东亿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96年,占地14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7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6.8亿元,年销售收入4亿元。自成立以来,公司坚持“厚植实业、开启财富、承载责任、报效国家”的宗旨,秉承“发展、责任、创新、合作”的理念,逐渐形成了以研发、生产、经营智能化数字式全自动谷物及油料烘干及仓储系统、智能机器人及全自动、半自动码垛设备、高效环保深海鱼油及鱼蛋白设备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企业。生产设备广泛用于盐化工、煤化工、水泥、矿山、粮食、饲料、油脂、畜牧等行业,产品销往国内30多个省市,并远销俄罗斯、泰国、越南、伊拉克、马来西亚、孟加拉等国家。公司拥有员工850余人,各类技术人员146名,其中享受国家津贴的博士6名,教授10名,高级技术人员46人,长期与山东大学、山东科学院、煤炭化工设计院、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各大著名院校合作研发使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整合多方优势资源,不断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安装、检测设备,拥有专业的研发、设计、生产、

安装、调试、培训及售后服务队伍,配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遵循“专业化、工序化、精细化”的生产制作模式,以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工艺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目前已通过iso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企业拥有三十项国际、国内专利,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

公司作为国内一流的设备提供商本着多元化做大、资本化做强、专业化做精、品牌化做久的原则正在逐步打造成一个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现代化“五型”企业。六、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拟在青岛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期新征地200亩,一期总投资约3亿元,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年产10000台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实现年均利税总额约4亿元 。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淄博高新区科创技术转移服务中心 八、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项目单位的《委托书》

2、国家发改委关于项目可研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要求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资料 九、项目可研报告的范围和内容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建设地址、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和建设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工程投资的估算按国家

现行的财税政策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的财务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决策。 十、研究结论

1、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鼓励类第十四项机械类第35条“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成套系统”,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类发展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该项目选定产品技术工艺方案及设备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原材料可靠,物流合理,可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很好,工程建设方案合理;

3、该项目拟建地址所在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

4、该项目“三废”排放均可满足环保要求;对劳动安全卫生等亦给予充分考虑,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

5、该项目开发一种适用于化工、建材、粮食、食品、饲料和畜牧等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并实现产业化,该项目的成果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成功实施将对山东省提升和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和装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达产后,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46%,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85年(含建设期),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95年(含建设期),能增加500人就业,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制造业中诞生的工业机器人是继动力机、计算机之后而出现的全面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产工具。机器人的应用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机器人种类很多,有码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锻造机器人、水下作业机器人、即将大量生产的美国陆军机器人等。1956年4月26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中国的企业在经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使企业完成了从人工劳作到机械化的转变,开始了从机械化到自动化的转变, “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自动化” 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工替代,大势所趋。随着国家的发展,人力成本上升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而机器人的成本却在不断下降,性能也在不断的提升,从而导致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投资回报周期也由2010 年的5 年左右缩短到目前2年左右。与此同时,机器人还能够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不宜于人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具有人工劳动力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机器人逐步进行人工替代将是大势所趋。

工业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全球工业机器人近几年新装量保持在10%左右的速度增长,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2011 年

机器人新装量排全球第4,首次超过了2 万台。日本韩国发展经验表明,在经济水平达到人均gdp 为5000-7000 美元这一阶段时,新装机器人量得到爆发式的增长。而在2012 年,我国gdp 达到6100 美元,已经进入到机器人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因此,我们认为,近两年或将成为机器人的爆发元年。

我国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主要有两个依据:(1)机床行业规模表明我国制造业对自动化加工装备的需求空间巨大;(2)我国机器人使用密度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机器人使用密度的提升将带动机器人需求量的提升。通过对比美德日韩,我们测算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60 万台,相比较于目前不到10 万台的装配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并不完善,政策扶持有助行业快速发展。由于我国在基础工业的落后,使得关键零部件在精度、成本等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就造成我国企业并不自己生产机器人,而主要是通过对从国外采购的机器人进行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为主。为解决这一现状,国家从政策方面也加大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工业机器人也首次成为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对象之一,明确了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完善机器人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

投资策略:机器人产业链已被高度关注,只有综合能力强,技术实力强,有产业地位的企业能够胜出。针对整机生产厂商和系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