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0台工业机器人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22:26: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满足国内企业的广泛需求,市场前景良好

经济型工业机器人能够满足国内众多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比国外同类产品又具有价格和售后服务等优势,市场前景良好。目前,该市场属于空白期,以该项目为契机,推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产品,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2、促进山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转型

山东是制造业和农业大省,化工、建材、粮食和饲料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经济型工业机器人在山东的推广应用,将促进上述企业的升级转型,消除“人口红利”消退带来的影响,为山东省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3、助力山东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

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基础差,核心技术与欧美差距较大,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少,只有新松、哈博实等几家机器人企业具备了一定规模。山东的机器人产业更是薄弱,机器人企业少且规模小,与山东制造业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符。该项目开发经济型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产业化,将助力山东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先进性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产品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版鼓励类第十四项机械类第35条“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成套系统”,属于国家鼓励类发展行业。公司研发的工业机器人,顺利通过了各类国际质量认证,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水平,不仅有更高的品质保障,而且价格优势也更明显,产品已经完全有能力替代进口产品,极大地推进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该项目设计中选用的工艺方案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原材料可靠,物流合理,可保证生产目标的实现和产品的稳定性。. (1)机器人本体设计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对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提高了自重比和机器人工作空间。基于开放型控制器,自主开发了模块化、网络化的开放型控制系统。

(2)在轨迹规划方面设计了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前馈算法,该算法消除了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因惯量变化而产生的运行抖动,进而提高了机器人的控制精度。设计了一种s曲线加减速算法,该算法避免了机器人在重载高速情况下由于突变加速度所导致的机械结构上的冲击,提高了机器人的系统稳定性和作业的平稳性。

(3)针对正重叠式、反交错式、纵横交错式、旋转交错式等不同的垛型,设计开发了不同的算法,提高了机器人的柔性和工作效率。机器人示教系统操作简单,只需示教抓取点和第一放置点即可完成整垛的自动码垛。

(4)目前,国外同类机器人产品的价格都在35万元以上,订货周期一般不低于3个月。该项目机器人实现产品化后,预计市场售价在20万元以下,价格优势明显。

(5)由于产品在国内生产并广泛采用国产元器件,减少了物流运输环节和零配件采购周期,大大降低了订货周期。

(6)对比国外机器人,该产品结构形式简单,主要构件少,故障率低,易于维护和保养。

(7)关键元器件采用国产品牌,国内售后网点多,售后服务方便快捷,维护费用较低。

(8)考虑国内用户的使用水平,该产品采用简单直观的编程方式。用户只需要设置基本的工艺参数并完成2点的示教,机器人会自动生成路径最优化的运动程序;而国外机器人通常要求用户具有一定的机器人学理论和机器人编程经验,且示教方法繁琐,编程相对复杂。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分析

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还不到全球总量的1%,国产工业机器人约占20%,其余80%的市场需求皆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原因在于国产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于机器人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性零部件,我国的技术水平尚不足以实现完全独立生产。而大量地进口直接造成机器人售价的飙升,制约了企业大量购置,阻碍了生产模式的升级转型。

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每1万名雇员平均拥有机器人37部,至2010年已增加到105部,在工业机器人50年发展史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在自动化方面发展得如此迅猛。但中国现有自动化水平仍远低于日本1400部的平均值,由于劳动成本快速上升、专业人才不足、

出口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等原因,预计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会居高不下。 日本大型产业用机器人公司已经在中国江苏省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工厂,在青岛和西安也分别有建厂,同时德国工业机器人公司也正在加大在华投资,未来3至5年里,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业内专家预计,我国工业机器人年均市场规模很快将超过40亿元。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规模,中国却没有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品牌抗衡,所以应大力发展民族自主品牌,打破国外垄断。该项目产品为山东亿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技术水平为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可完全替代国际品牌。

此前出台的《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在政策扶持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该项目开发的工业机器人,面向国内市场,主要定位在国内众多的中小型生产企业。此类企业数目众多,对工业机器人有着广泛的需求,但受资金、服务等条件的制约,很少采用国外产品。以此为契机,我们旨在迅速抢占这些市场,推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的产品。产品性能指标完全满足要求,比国外同类产品又具有价格和售后服务等优势,项目达产后年产10000台,新增产量远小于市场需求量,市场前景良好。

第二节 建设规模

根据市场预测分析、生产技术和设备现状及资金筹措能力等因素,着眼于国内市场,并充分考虑企业自身优势,该项目产品方案为:年产10000工业机器人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133400㎡(约200亩),新建厂房、办公楼、研发实验楼、仓库等建筑面积共计100000㎡,其中新建厂房建筑面积80000㎡,仓库10000㎡,办公楼3000㎡,研发实验室楼7000㎡。该项目总投资约为3亿元,其中:一期建设占地66700㎡(约100亩),投资1.6亿元,投产后年产量4000台;二期建设占地66700㎡(约100亩),投资1.4亿元,投产后年产量6000台;建设期利息2400万元,流动资金2600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0亿元,可新增安置社会待业人员500人就业,其中研发人员150人,生产线人员150人,安装人员200人。 建设规模明细表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 第一节 工艺技术方案 一、技术方案选用原则

1、该项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科学性与发展观的有机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企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特别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能效果。 2、依据建设的经济技术条件,综合确定各项合理的设备标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