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的原因与历史教训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0:12: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东剧变的原因与历史教训

学员:赖国军 学号:16000204

摘要:苏东剧变是二十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一件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事件,也是本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而且也标志着苏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给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本文主要从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苏东剧变的原因探究以及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三个方面对这一事件展开论述。 关键词:苏东剧变;斯大林模式;原因;教训

苏东剧变是二十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它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全球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总结其深刻历史教训以启示后人,二十年来不少学者就苏东剧变的原因及教训做了大量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寻苏东剧变的相关问题,主要是针对自己对苏东剧变的若干思考展开相关论述。 一、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 (一)苏联解体。

自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开始,苏联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制度模式上,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已严重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在政治上,独裁专制与任人唯亲愈发明显。在官员作风上,腐败横行,官僚特权意识日益严重。在民生问题上,人民长期处于水生火热之中,难以解决温饱。正是由于这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苏联的发展,才导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决意对苏联的传统体制进行改革。这项改革最初以经济为突破口,在遭受挫折难以取得明显成就的情况下,经济改革又转向为政治改革。即以经济改革失败为导火索引发了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但是,随着改革局面的失控,戈尔巴乔夫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偏激,主张全盘西化,接受西方的“民主化”和“公开性”,最终导致苏联亡国。

随后的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签订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理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12月21日,11个加盟共和国抛开中央正式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之后在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宣告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4个春秋的苏联国旗悄然降下,取代它的是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至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失。 (二)东欧剧变。

在以前的改革难以取得显著成效以及内外交困的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改革虽不同程度触及了体制问题,但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到80年代中期改革已经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1980年到1990年间,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种种压力下,向反对派妥协,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而反对派通过各种手段如大选﹑武装冲突等公开向执政的共产党夺权,逐渐实现政权的更迭。东欧各国剧变之后,共产党执政变成了社会党执政,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剧变后的各国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二、苏东剧变的原因探究

(一)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在讨论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时甚至可以说苏东剧变是个别领袖人物背叛科学社会主义的结果。苏联解体是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发生的,因此他对苏联解体负有重要责任。他“在口头上提出各种口号,而实际上却干着破坏的勾当,或者在社会改革中令人不能容忍地无所作为”[1]。“正是戈尔巴乔夫政策的缺陷导致了国家的悲剧”。同时,“戈尔巴乔夫是在有意识的把人民引入歧途”,苏联解体正是戈尔巴乔夫等人“为改变社会制度而采取的完全有意识的活动”。由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是由原来的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一直在党内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自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化”和“公开性”之后,这些国家开始了对原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揭批,要求改革甚至抛弃原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泛滥起来。因此可以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泛滥是导致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二)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党的建设是维系着党执政效能以及能否长久执政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合称为战胜强大敌人的三大法宝。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更是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正确认识党建的重要性并着力解决党建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在苏联和东欧,长期以来忽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甚至号召全民皆党。一时间党员数量激增,而与此同时由于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放松乃至取消导致党员的质量严重下滑。许多党员入党之后在素质上甚至不如老百姓,党的干部腐化堕落,独裁专断,党内民主被特权意识取代,这些严重影响着党的形象,在党与人民的隔阂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这些国家仍没有意识到脱离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干群关系更加恶化,最终导致老百姓对社会主义热情与积极性的丧失同时对党的失望。因此可以说,忽视党的建设是导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三)苏东剧变的内部原因。

斯大林时期创立的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渐固化成斯大林模式。当然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正是在这种制度模式的指导下,苏联人民才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这种制度模式日益僵化,一方面既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建设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又不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从而成为影响人民积极性发挥的严重弊端。具体而言,斯大林模式是一种过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这种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对于这种体制,有人概括为“高度集权”,或“高度集中”。[2]

“也有人称之为“代管制社会主义”。这种僵化的制度模式到20世纪80年代初,其潜力已发挥殆尽,面临着全面危机,“可以断定,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也许会存在更长一段时间,但那种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却是不可避免的”[3]。

(四)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自冷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国家长期仇视社会主义制度,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颠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甚至发动局部战争。在一系列措施难以取得成效的情况下,西方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把“和平演变”作为一项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基本战略。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已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面对着

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对共产党的领导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逐渐失去信心。相比而言,同一时期,西方国家由于掌握了科技革命的优势,使得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矛盾得以缓解。从而使得处在水生火热之中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对西方社会制度的向往。再加上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以经济封锁为手段,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兼以舆论攻势,千方百计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这就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在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导致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 三、苏东剧变的深刻历史教训

(一)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教训。

苏东剧变无疑是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虽然这一事件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空前重大挫折。但是,它也从反面教育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给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为了社会主义旗帜永远飘扬,社会主义国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致力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其次,要缓解社会矛盾,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问题,调动人民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充满坚定信心。再次,要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能照搬照抄。要把它的科学原理和本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最后,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二)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

苏东剧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曾产生很大影响,为了稳定国人思想,保持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1992年邓小平进行了南巡。他在南巡的讲话的谈话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做出了如下的简明概括:“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4]这句话是对苏东剧变历史教训的高度概括,时至今日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因此,为了消除苏东剧变的消极影响,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首先,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永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和发展。其次,应坚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全力推进党建这个伟大工程。再次,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最后应坚持依法治国理念,完善宪法保障制度,探索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宪政模式。此外,还应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曹长盛、杨阴滋.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前景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王正泉.苏联政治体制的演变[M].2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博尔金.震撼世界的十年[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