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4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阅读分析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释:
①石敬塘(892-942):后唐节度使。曾在契丹的扶持下称帝,建年号为天福,史称后晋。 ②契丹:古代少数民族名,早居辽河一带。后耶律阿保机统一各族,建契丹国,即辽国。 ③通事:官名,以通晓华俗华语的人充任,职掌外交方面的事务。 ④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奚以锁为 奚:为什么 B.从太宗伐晋 从:跟随
C.至栾城崩 崩:指古代帝王死 D.不可专杀 专:专擅,独断独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 C.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 奚以锁为
D.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表现“张砺”刚直的一组是:( ) ①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②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 ③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以是亡耳。” ④入汴,诸将??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虽得之亦将失之。” ⑤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⑥是夕,砺恚愤卒。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辽太宗非常器重张砺,当辽太宗了解了他想逃回后唐的原因时,杖罚高彦英以向张砺道歉。
C.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唐时,曾上奏辽太宗让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谏。
D.辽太宗去世后,张砺在恒州时遭到仇家萧翰等人的报复陷害而愤激死去。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5-8小题。(12分)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地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进入金属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这两种文化现象在文明初始阶段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戈”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产生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为主体的延伸。但是苏末一开始就放弃了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族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二期)
5.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永续发展。 6.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8.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三)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其中有五处错误,按要求分别指出。(10分) ①征稿启事
②因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本部准备出版《语文学习园地》专刊。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稿件内容按本部要求写。文体不限,每篇最好不超过1000字。希望在本月24日以前投入本校征稿箱。 ③ 此致 敬礼!
④一九九四年五月二日
前进中学《语文学习园地》编辑部 (1) 书写格式的四处错误是:
1. 。 2. 。 3. 。 4. 。 (2) 关联词运用不当的是第_____句 (四)请为下面这则消息的拟出一句话导语。(6分)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雷敏)商务部产业司司长张骥22日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施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适时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装备制造业等进口重点支持领域给予一定关税减免。 张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弥补我国经济发展要素的短缺,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尽快增强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改善国民福利。 未来5年,我国促进机电产品进口的发展目标是:逐步提高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比重;提高生产型企业进口和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比重;提高进口对创新的贡献度;缓解与主要国家和地区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势头。 张骥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机电产品进口:推动机电产品贸易便利化;组织企业利用展会平台与国外先进设备制造商开展合作;敦促西方发达国家放宽对华出口管制;推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金融支持进口力度。
导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