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文献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3:39: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献综述

题 目 汽车盘式制动器设计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电技术教育 学 生 吕其法 学 号 1664120215 指导教师 张春燕

安徽科技学院

2016.3.15

2 安徽科技学院2016届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1.盘式制动器的概述

制动器,俗称闸,又叫刹车。它可以使汽车在需要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车速(如

下坡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其也可以使汽车迅速减速甚至是停车,从而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并且还可以防止车子后溜,平稳的停在原地。其结构笼统地讲,主要包括制架、制动件等操纵装置。

盘式制动器,其主要部件包括制动盘、摩擦块、导向销、制动钳体等。 在盘式制动器中,将端面作为摩擦副进而来完成旋转工作的工作圆盘,称之为制动盘。在它的固定支架摩擦幅面上,一般由其金属底板及二至四块摩擦片所组成的制动块,摩擦片的体积一般很小。装在横跨制动盘两侧的夹紧钳形支架中的制动块与加紧装置,构成了制动钳。诸如此类由制动盘、制动钳所组成的制动器也称为钳盘式制动器。在小型轿车、豪华客车、货车等车型上,盘式制动器已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2.国内汽车盘式制动器的应用情况

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在国外先进技术的渗入和影响下,盘式制动器在我国的汽车工业上所应用的比重在逐年提高。由于盘式制动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整车的性能、提高了舒适性、满足了人们对汽车要求的标准。

在轿车、轻卡、微型车及SUV等方面:目前,采用混合制动的车子的比重越来越大。因为人们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经济性、实用性开始主导着人类的思想。混合制动的车子,前轮一般采用盘式制动的形式,而后轮往往采用鼓式的。制动时,在惯性的影响下,车子前轮所承受的负荷很大,往往会占到整车全部负荷的70%至80%。故,前轮制动力远远大于后轮。所以出于成本上的考虑,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一般采用混合匹配的方式。目前的大部分轿车、皮卡及SUV等采用的是前盘后鼓式混合制动器。相关部门统计,在2004年,我国共生产混合制动的车子约为110万辆。但随着人们对汽车要求的提高以及道路交通状况的改观,尤其在国家强制性的法规出台后,无论前轮还是后轮都采用盘式制动器终将成为主流。

大型客车在制动器方面的应用:气压盘式制动器、电磁制动器以及液压制动器产品可靠性总体良好,技术先进性明显。我国于1997年在大客车及载重车上首推了AB 防抱死系统和盘式制动器。但由于大多数都是进口的,所以价格相对来说比较昂贵,

3 安徽科技学院2016届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所以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大都用在了高端车上。但是自2004年7月1日起,在国家交通部有关文件的强制规定下,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深圳等一二线城市的公交公司,都陆续先后为大客车匹配了气压盘式制动器。伴随着这股潮流,国产盘式制动器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 制动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汽车的制动性是指汽车在保证方向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在短距离内停车或者

能够以较为均匀的速度下较长的坡道。

为达使用要求,在设计制动器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器的一些尺寸、制动间隙的大小等因素。并且还要对制动力、制动力分配系数、制动器因数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计算。对主要零件诸如制动鼓、制动蹄、摩擦衬块进行结构设计并计算。

4.总结

由于人们对车子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更加快捷、安全与舒适的乘车方式。传统制

动器的种种缺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盘式制动器刚好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其作为新型的制动器,在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的同时,很好的解决了以前老式制动器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维修频率较高、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等,正是这些优越性,使得盘式制动器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所亲睐。

综上所述,盘式制动器所具有的种种其他制动器所不具备的优势,使得其成为主流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方泳龙,汽车制动理论与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余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王望予,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陈家瑞,汽车构造(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编辑委员会编著《汽车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版社,2001。

4 安徽科技学院2016届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7]刘品,李哲.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5。 [8]尹安东,汽车实验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9]王霄锋,汽车底盘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0]张国忠,现代设计方法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11]程国华,汽车制动系统发展漫谈[J]:汽车运用,2003。

[12]应之丁,吴萌岭,王文强,张为民,制动缸密封件的设计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1999。

[13]朱旬,金海东,轿车制动主缸结构浅析[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9。

[14]何宇平,国内外汽车制动法规评述及制动性能分析[D],北京:清华大 学,1991。 [15]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2676-1999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