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0:44: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让阅读教学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周立娅 摘要: 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也带来新的挑战。新课程作文教学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更多体现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以阅读教学沟通作文教学,在丰富的课内外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新课程作文教学中享受独特的写作感受,我手写我心。这里,浅谈几点作文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阅读 评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尺度,它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要。从作文教学的地位来看,一个词可以概括:举足轻重。因为它是检验一个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标准,甚至是检验一个中国人母语把握能力的标准。古人云文如其人,作文水平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标准。从其作用上看,一般来说,作文教学有其近期作用和远期作用。近期作用指要求学生能够按要求迅速写好一篇文章,以获取更高的分数,从而考上更好的大学,这可能是更多学生认为的写作文的唯一目的;远期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更好地记录和传承祖国的文化并积极地发扬光大。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弄清楚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弄清楚其地位和作用,明确其重要性以后,才能更好地指导具体实践。

刚工作的头两年,我觉得上作文课老师最舒服,无非就是给学生题目或命题范围,稍微指导几句,然后就监督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学生写好后,我就得忙上好几个星期了,两个班的作文本一本一本地认真批改,改错别字改病句,还要绞尽脑汁地写尾批。最后精心挑出优秀习作讲评课上表扬一番,并读给学生听,接着再进行下一次的作文练习。一学期下来也完成了规定的作文篇数,也让学生平时写写随笔,但忙忙碌碌后,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而我也觉得每次这样大的批改量着实累人,且讲评课上许多学生只瞧了眼评分或再耳语一番彼此的作文分数就将作文本搁一边去了,个别学生甚至连作文本也懒于翻动,只等待新的作文题。长期下来,收效甚微。前年任教高一,经过对新课程的相关培训及自己对新大纲的解读,我开始意识到,作文课再也不能那样上下去了。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作文教学中的得失,同时在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寻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开动创新思维去带动学生写作文。下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作文教学时的一些体会。 一、兴趣写作,张扬个性 应试教育已逼得我们不关心甚至是模糊作文的意义功能,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教师追求应试效果,重技巧轻思维,忽视实际能力作文教学中的培养。导致学生怕写作文,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空洞不堪,即使偶有可读之文也多是临摹别人的生活。可作为语文老师,一味抱怨学生也于事无补,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起码是学生想写的东西才有可能写得好。于是,我决定首先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真正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

1

必修一第一板块中有一篇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谈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问题。我便把这个作为新高一学生重新认识作文的开始。学完文章后,我要求每人给父母写封信,表达近期最想和他们交流的话。学生们都以为是一般习作,只我一个人看而已,便自由发挥写了很多真心话。而我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把他们写的信都一一送到了他们父母手中,家长们看了孩子真诚的话语也感触颇深,有很多都提笔写了回信悄悄放在孩子面前。一来一往,有的两代人之间加强了沟通和理解,有的打破了父母武断专权的局面,有的让倔强的孩子愿意听母亲再唠叨几句……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表示,写作原来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难以面谈的交流,可以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作确实在生活中有用。

还有在任教必修一“月是故乡明”这个板块时,我让学生练习一篇关于乡土情结的文章,但一题下去学生写是写了,可文章千篇一律,多是无病呻吟地呼喊几句“我爱你啊,故乡”诸如此类地话语,抒情空洞乏味。和几个学生交流写作感悟后我才知道,永恒的思乡主题对于这些不离父母的城市孩子来说是其实多么的遥远的感悟。他们从来没有离乡的经历,又何来对故土的眷恋情结呢。正如学生自己所说也许题为“我的电玩情结”“我的网络情结”他们会写得很好。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写作激情,从其阅读体验、生活体验出发,及时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丰富多彩的作文题目,使得学生更有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作文的题目是他感兴趣的,他才会自觉地思考文章,自觉地写文章。甚至可以放手多让学生自己拟题,学生作文反映的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价值观念,题目能集中的体现这一思想,所以学生自己命题会让他们更有话要说。不过让学生自拟文题也是有条件的,应该给学生命题的范围和正确的导向。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自己的作文自己作主。 二、重视阅读,润泽文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下锅是写作的前提。以前的作文教学,虽然我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要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只有积累了素材写出真情才能打动人心,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俨然成了一口枯井。这种情况显然不是仅靠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就能改变的。我觉得要想学生作文中有东西可写,有感情可发,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写作注入源头活水。教学中我尽可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学完《金岳霖先生》后,学生都很喜欢有意思的金先生,我便让学生去写自己印象深刻人,学写记人记事散文;读完《归去来兮辞》后,我布置学生去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并谈谈“我心中的陶渊明”;品完《离骚》后,学生有感而发,以丰富的想象,悲愤激昂的笔调在随笔中写下《屈原,假如你活在今天》。学生们在大师们的美文中逐渐感受到了平凡与伟大、高尚与渺小,也在自己的习作中畅然与古今学者文人们热情对话。 仅靠语文课上的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比方说一个老是不读书、不写作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天一定会写出文辞精美的文章来,那是天方夜谭。因此,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在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从这个角度讲,读书就是“读脑”,读别人的脑子,进而丰富砥砺自己的

2

脑子。而人一旦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的立意构思也就自然与众不同了。并且一个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会在品味别人的语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力,朱自清的朴实、毕淑敏的温润,会让人在咂摸的同时逐渐内化,由模仿而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可以说,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必由之路。一个读书多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会作文的人,但一个会作文的人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总是喜欢在寒暑假初给学生开出书单,让他们与经典为伍,并在阅读的同时做一些札记,写一些感受,在和文本、作者、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作文。 三、玩中学写,悟中学作

学生要提高写作,既要多读,又要多练,这对课务繁忙的高中生来说确实很难,那么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文学活动,积累素材,实践写作。这些活动形式上的多样性让埋头苦读的学子玩中去学,学中去悟,悟中去写。

1、课前3分钟,作文更轻松。在上语文课前利用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见闻、编故事、朗诵诗歌、背格言警句等。长时间坚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相当快。学生习作也日渐成效,能写的素材多了,引用的格言、警句、诗句丰富了,作文形式也不拘一格了。

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我在教学《雷雨》时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自导自演,将节选文断排演成话剧。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各各跃跃欲试,人人兴致勃勃。条件允许可以两个班互相观摩点评,在比较中进步。通过表演,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切身体悟了人物内心世界。还有的学生自己将原有剧本适当改编,加入新的台词与剧情,但又不违背于原著,使得表演更得心应手,表演后好评如潮。这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开设文学欣赏课。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大量课外阅读。我在教学中有意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钱钟书的《围城》,乃至于卞之琳的诗《断章》都成了学生的赏析对象。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已去找水的能力。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还得自己去寻觅。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四、鼓励创作,议出好文

我觉得新课程下有效的作文教学,教师的任务不是“教”而是“导”。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一个人只有真正热爱生活,时刻关心生活,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留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对人生充满兴趣和激情,才会用心去观察生活。当前的高中学生,大多思想积极,对人生抱有太多的憧憬,对未来有远大的梦想,教师要积极把握学生的这种心态,抓住这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客观的态度,理解到人生的意义和作用,再结合他们的理想与信念,梦想与现实客观理性地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理性热爱生活,并充分利用他们的豪言壮语,豪情壮志,写出好文章。

作文教学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实际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