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4:39: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 年 制 义 务 教 材

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单元目标测试

语 文 试 卷 (上册 期末)

题 号 得 分 卷面分 (4) 一 二 三 (一) (二) 四 附加题 总 分 一、基础整合。(12分)

1、 将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注音分别填在文中的横线上。(4分)

长江三峡以其险jùn 的地形、绮 丽的风光、磅礴 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xiá 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2、 写出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4分)

①吕蒙—— ②曹刿—— ③(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 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工作的基本条件。 D、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4、 伟华是位诚实而优秀的中学生,一次他到某装有监控器(一种利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监视的设施)的大商场购物,购毕,付完款要走时,保安过来对他说:“我们怀疑你偷了本商场的东西,请跟我们到值班室,我们要对你搜身。”(2分)

请站在伟华的角度,替他严辞拒绝保安搜身的无理要求。(说2条拒绝的理由。) 答: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5、 默写古诗文。(10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2) ,五十弦翻塞外声。(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3) 在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文学经典,均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这正如赵翼《论诗》所云:“ , 。”

4) 读到美国哲学家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一起”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 5) 默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 , 。

6、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2分)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

B、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

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

C、 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

宠辱偕忘(《岳阳楼记》)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 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 ②是 8、 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9、 语段只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10、 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奇妙的对称世界(13分)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1、 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① ② ③ 12、 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3、 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5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