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7:05: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材分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内容。

关于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现象及特点、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从学生认识的角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生成的具体新物质,但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现象出发,推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本课有二部分,分别是“把豆子和沙混合” “用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 。两个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的判断。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科学。

第一部分:观察豆子和沙混合后的变化

观察豆子和沙混合后的变化,首先要对这两种物质有所了解。教科书的图中,呈现了豆子和沙的特征。通过对两种物质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是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观察用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

用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加热后白糖在不断的变化,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大。在反应过程中,首先白糖融化,然后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黑色的炭一样的物质。在学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情况下,首先观察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这也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蜡烛燃烧时,开始有蜡烛油产生,然后又有气体产生,弄清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就很容易确定蜡烛燃烧的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了。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契机。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从活动中感受学科学的乐趣,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通过科学课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

关于本课学生接触的4种主要物质: 豆子、沙、白糖、蜡烛。学生对这几种物质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而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黑色的炭一样的物质则是本课学生重点认识的新物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能力目标: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德育目标: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方法】

1.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三个探究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三是蜡烛燃烧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学具准备】

1、学生四人组实验:一杯沙子、一杯豆子、筛网、筷子、一张白纸、塑料盘; 长柄金属汤匙、一小包白糖、蜡烛、火柴、金属盘。 2、教师演示:纸、PPT,学生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

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认真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教学目标。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些黄豆和沙?你认真观察过黄豆和沙子吗?

请2位组长把它们分别倒一半在两张纸上,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特点(要留下一点黄豆和沙的样品在杯子里)?然后把你看到的记录在书本上的表格中。(学生观察黄豆和沙,作好记录) 大家观察的都非常认真,你发现黄豆和沙分别有哪些特点?(生答,叫三四个同学) 2、混合实验

1)、如果我们把黄豆和沙子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请材料员把倒在纸上的黄豆和沙倒进量杯里) 教师指导:在混合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搅拌。

2)、混合后的黄豆和沙子与没有混合的相比较有什么变化呢?

3)、怎样才能让我们观察的更清晰?(学生会说放大镜,教师可以提示:如果我们把他们在分开,能不能看得更加清晰呢?)

利用筛子进行分离,教师介绍方法和提示:分离时注意仅将混合在一起的沙和黄豆放到筛子上,样本不能动。 观察比较:分离出的黄豆和沙子和我们留下的样本比较,它们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没有明显变化)?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板书:混合沙和黄豆:没有产生新物质

小结: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并没有发现黄豆和沙子有多大变化,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同样重要。让我们在看下面这个实验,物质有没有变化呢? 三、糖的加热实验

白糖我们都见过,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仔细的观察白糖,并把特点记录在27页的表格上。 (1)观察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

2

说说白糖的特点,形状、透明度、颜色等等。

(2)预测:如果给白糖加热,你认为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在记录表中。

(3)由于这个实验需要用火加热,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个实验由老师完成,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把你看到的记录在表格中。

老师,做实验,学生填写观察到的现象。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白糖加热后得到的物质样品,就在盘子里,请同学们结合刚才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填表,小组一齐合作完成。

4、交流:你们都观察到哪些现象?加热后的白糖与没有加热的白糖样本有哪些变化? (这个引导的过程怎么开展,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有设想) 白糖颜色、形状都发生了改变

实验过程中有焦味产生,白糖成了黑呼呼的新物质(这种新物质就是炭)。 白糖先由固体融化成液态,在由液体变成黑色的新的物质。

补充说明,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白糖么? 板书:加热白糖:变成炭 产生了新物质

5、蜡烛燃烧后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1)、请小组长用打火机点燃蜡烛,小组一起观察蜡烛在燃烧中的变化。 2)、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填在课本27页上。 (变化:蜡烛熔化、冒黑烟、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出示课外资料阅读:

燃烧充分的蜡烛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形成水,由于温度高,转化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由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蜡烛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四、反馈实验记录,交流讨论

1、沙和黄豆混合与白糖加热的变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没有?(沙和黄豆混合没有明显变化,而白糖加热变化明显) 2、而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沙和黄豆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

3、白糖充分加热后留下的黑色的东西还是原来的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

4、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1)、师: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沙和豆子混合等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加热白糖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板书:本质区别: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5、火眼金睛[PPT]: 1)、我会选:

1、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了其他物质 C、豆子发芽了 2、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会( )。 A、变成液态的糖 B、变成水 C、不变

3、在水变成冰的过程中。这种变化属于(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