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7:34: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舜宾听说后,赶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诉杜宝,柳生已考中状元。杜正气恼时,陈最良来到,说小姐确实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认为是鬼妖之事,请奏皇上,灭除此事。

陈把此事告诉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来对证。金銮殿里,众人齐到,皇上用镜子照,看有无影子、断定丽娘确实是活人。杜宝硬说丽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变的,后经皇上裁决让他们父女、夫妻相认。丽娘又劝柳生拜认了岳父杜宝,全家人大团圆。

二、故事取材:

汤显祖在《题词》中曾提到过《牡丹亭》的题材来源:“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衍之。至于杜太守收拷柳生,亦如淮阳王收拷谈生也”。分别见于《搜神记》、《类苑》。 三、汤显祖对题材的改造和主题提炼:

经过汤显祖的改造,传统的故事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情”与“理”的激烈冲突。首先,与小说中二人的门当户对不同,《牡丹亭》中二人的身份悬殊,这就使得它具有了冲破封建门第观念的意义;其次,与小说中杜宝基本没有干涉二人不同,《牡丹亭》中的杜

56

宝积极反对二人恋爱,这就使得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再次,作者还着意突出自由结合之难。这些,都使得《牡丹亭》具有非常激动人心的力量。

四、《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1)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3)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艺术特色:

(1)《牡丹亭》不仅写了外在事件的矛盾扭结,而且写活了人物,刻画出了不断发展的性格,并使隐性的戏剧冲突逐渐升级。

(2)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都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漫注意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

57

(3)《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闹剧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复合剧。

第八章:明代诗歌(自学)

授课时数:1

教学目的和任务:

对明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对主要诗人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节:明代社会文化的嬗变与传统文学形式的衰微 明代社会文化的嬗变和传统文学形式的衰微

(1)从明代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形式。尽管从绝对数量来说较之前代并没有减少,但在质量上,却远远无法与唐宋比肩。

(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就社会因素讲,明代文学家经历了一个由紧到松的过程,作家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受到过重创,士气不再高张。就思想观念而言,理学对人们影响很大,进一步束缚了心灵的自由。另外,进入元代以后,中国文学本身也逐渐由抒情本位向叙事本位发展。

第二节 明代前期的诗歌

(1)刘基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 (2)高启为代表的吴中诗风的转变 (3)台阁体

58

(4)茶陵诗派 第三节 明代中期的诗歌

(1)李梦阳、何景明与前七子 (2)吴中四才子

(3)谢榛、李攀龙、王世贞与后七子 第四节 明代后期的诗歌

(1)晚明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李贽 (2)公安三袁的理论与创作 (3)竟陵派诗歌 (4) 遗民诗人 第五节 明代的散曲

(1)明代散曲概述:数量上,远远超过元代,但质量不及;随着昆曲的发展,开始有一些文人以昆曲为散曲;元代末期就已经开始的散曲的雅化倾向得到发展。

(2)重要的散曲作家:陈铎、王磐、冯

59

惟敏、薛论道等。 第六节 明代的民歌

(1)形式上,包括民间流行的俗曲和民歌

(2)内容上,以情歌为主 (3)风格上,清新活泼 第九章明代的散文

授课时数:1

教学目的和任务: 把握明代散文发展脉络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公安派小品文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一节 宋濂和明初散文

明初,由于政治环境的骤然变化,元末文人的那种洒脱的情怀和隐逸的心理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文人们不得不依附于政权,以求安生。受到这种影响,代表官方意志的强调“道统”的文学观念就成为明初文学思潮的主流。以宋濂为代表的明初散文就是明初“道统”散文的一面镜子。其代表性言论是“文外无道,道外无文”。但其具体创作又多少能超出自设之藩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传记散文最为出色,颇有《史记》风采;写景散文文笔简洁清秀;寓言散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其议论散文在从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