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主导下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21:08: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市社区主导下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彭慧 陈琪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 要:针对江苏省城市社区主导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对政府和社区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构想了整个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架构。希望能为居家养老的发展献出一份力,让老年人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 关键词:职责 整体架构 保险 宣传

江苏省是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省份,居家养老的发展也比较靠前。我们希望经过我们的调研,能够了解江苏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此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多年来江苏一直坚持机构养老和居家服务相融合,不断扩大居家养老覆盖面、提高机构养老的专业化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总量达到19818家,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农村社区88.42%覆盖,分别比2011年增长11.78和46.36个百分点,90%的县(市、区)已建成虚拟养老院等信息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基本满足了当地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机构托养等各类养老需求。各市也开发了更多实用的居家养老服务,展现出了可喜的成果。今年,常州市政府出资600多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上门理发、老年人法律援助等项目,各辖市区也申报了所扶持的各特色亮点养老服务,以期老人能够更好地养老。截至7月底,泰州已建成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9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44个,居家养老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对老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认为自己处于居家养老的老人占比不高,与统计局给出的数据严重不符,并且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二、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老年人的观念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状况变差,他们更偏向与子女同住,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在被问及不选择居家养老的原因时,低收入者担心费用过高负担不起,高收入者不信任这种养老模式,事实上他们根本不知道具体的费用。在缺乏了解的情形下老人易产生对居家养老的抵触心理。是什么导致了老年人的观念问题?居家养老的界定并不清晰,人们很难确认自己是否能够、正在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另外,很多老人认为自己或家庭有能力养老,但是调查显示即使是家庭养老的老人,幸福感也不强。虽然不断有针对居家养老进行研究,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居家养老的发展提出改进意见,但是普通民众能够了解的太少。居民缺少对身边事的了解,对自己社区的了解。对这种养老模式的不信任。据调查,政府对养老模式的选择影响较大,但是政府没有给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机制,而将自己掩埋在组织、社区的身后。社区的参与度也不高,而老人很难对购买来的服务产生信任感。这种不信任同时给居家养老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老人及家庭很难主动去获取服务,能够接收到的有关信息很少,只能等机构找上门来。 2.老人幸福感不强、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自己或家庭是有能力养老的,但是我们发现即便是与子女同住,老人的幸福感依旧不高,觉得和家人的相处不便,关系不够和谐。现在的家庭子女有较大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负担老人的养老,机构提供的一些专业化服务尚且很难让老人满意,更不说一人饰多角的子女。

2.1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各地的社区对于提供的服务品种没有达到一个共识,社区的设施配备标准众说纷纭,老人得不到想要的服务。在江苏省,老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比较高,但是社区能在这方面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很多地区提供的服务福利性色彩高,服务面小,对象主要是高龄、失能等困难老人,其他的老人得到的服务很少。

2.2服务人员的素质问题。相比于扩大服务范围,老年人更希望能够保证服务人员的素质,保证服务质量。目前很多服务人员是下岗再就业的,缺乏一些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2.3养老设施的问题。有些老旧的社区没有足够的预留场地,或是设施比较老旧很难满足需求,有些地方甚至存在场地被占用的情况。这些问题让提供一些基础的常规服务变得比较困难。

2.4基层的重视程度不高。在一些乡镇地区,虽说居家养老服务也进行了覆盖,但是名不副实。与其说是覆盖,不如说是基层政府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养老困难的老人,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入户照顾。而同社区的其他老人则得不到社区的任何帮助,并且完全不了解居家养老。 三、对发展江苏省居家养老服务提出的对策 1.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能、责任。

1.1政府。政府目前最主要的参与手段就是制定相关政策和购买下游机构的服务。虽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限制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盈利空间,不利于继续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改变资金支持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居民可以通过购买相关的养老保险来获得居家养老服务。对于一些困难的老人政府可以给予资金补贴;有能力的老人则全额支付保费,提高老人的居家养老参与度。为了获利服务机构会积极主动提供居民需要的、更高质量的服务。此外,将资金用在扶持研发养老设备的企业、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第三方网上服务交流平台和培养相关人才上。有更好的硬件设备、管理系统和便捷的交流服务软件,才能保证居民能够获得更全面、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政府应当为居家养老服务搭一个大框架,以精准、贴合江苏实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情况的政策,以标准化、具有普适性的各种规范为骨架,让企业和其他社会化力量为居家养老增添血肉,让利相关企业和组织,让它们有更绵长的力量和资金去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服务。 1.2社区。社区是居家养老的基层部门,为了提高基层的重视程度可以采取社区间竞争评比的机制。对优秀的社区进行表扬,对合作的社会组织、服务机构进行宣传,对较差的社区所在的地区进行批评。评比成绩与地区基层部门负责人的业绩挂钩,以此调动基层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让社区成为居民与养老体系沟通的桥梁。社区向居民分发宣传手册,具体介绍本社区的服务,提供免费体验,提高居民好感度。社区还应当扮演者服务提供者、过滤者和中介的角色。提供一些基础的服务;严格把关服务质量;了解满足老人需求,征求老人的意见,接受和处理老人的投诉,与前来合作的社会组织做好谈判,商量好合作。

1.3企业、非政府组织。积极发展自身,适应政府的脚步,主动与社区接洽,提供真正被需要的,高质量的服务。用高要求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积极向比较成熟的养老院和老人公寓学习相关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技能,发展成适应于自身企业的一套服务。

1.4第三方企业和平台。老年人对家庭养老设施系统接受度较高,开发改进养老设施系统能够进一步降低装配成本,让老年人更容易享受到便捷的养老生活。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将服务人员的培训、监管、考核、监督信息,老年人的需求信息,企业及非政府组织的信息整合起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建立第三方的网络服务平台,让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削弱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老年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可以先在青壮年人之间进行宣传推广,在以青壮年人去影响老人。

2.整体架构。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政府在老龄委下增设信息管理平台、第三方网络服务平台、服务人员考核系统、设施研发部门,加强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保险支持为企业、非政府机构提供资金政策支持。为子女、志愿者提供培训力量,督促居家养老机构与养老院、老年公寓进行人员、服务、技术的交流。社区提供基础服务,居家养老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官方培训机构提供人才,子女提供照料,公众积极关注……社会各方各司其职,促进整个服务体系的成功。 四、结语

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对策,各方积极配合解决问题。政府、社区、各方组织、人员积极投身到居家养老中来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建设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吕丹. 中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2]宋言奇,杨婷婷. 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的差异化态势及精细化策略——基于江苏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养老调查[J]. 上海城市管理,2014,0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