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因子与生物的关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49: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河流走向对生物的影响

由于河底的类型,如沙、砾石、黏土、下层坚石或粗石等,对于决定生物群落的性质和生物群落优势种的种群密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河流的走向对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河流中没有浮游生物,因为这类生物受到水流的支配。 在小河流中,如果有浮游生物,那是来自湖泊、池塘或者和河流相连的死水,而有急流流过时,就把它们冲走了,只在河流缓慢流动的部分或者在大河中,浮游生物能够繁殖并成为生物群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尽管大部分河流的浮游生物只是暂时性的,但是,它们在一些河流中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在伊利诺伊河,浮游生物经常从一系列和河流相连的富有生产能力的泛滥平原湖泊得到大量补充。在密西西比河和它的主要干流,至少有一种鱼类,即原始而独特的匙吻鲟 (Polyodom),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急流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能在急流中保持身体位置的适应性。急流中的主要生产者植物,如附着在石头、木头等固定物体上的绿藻,有长而蔓延的丝状物,少数动物是固定生活的,如淡水海绵和毛翅目昆虫的幼体,它们的壳和石头黏合在一起。蜗牛和扁虫能以它们黏着的下表面黏附在河底表面。几乎所有的急流动物,从昆虫幼体到鱼类,都有一定的流线体型,其作用是使水流经过时产生最小的摩擦力。

二、海拨高度对生物的影响

海拔高度是山地地形变化最明显的标志之一。随着海拔高度的递升,温度呈递减。一般情况 下,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左右。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湿度和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达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这常引起生态系统有规律地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例如,在长白山,由于海拔高度及其他自然要素的垂直变化,使山地形成三个垂直带,即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苔原带。相应地也分布着特有的动物类型。 不同的地势高度对植物的形态结构也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海拔不同改变了气候条件,即使同一种植物分别种植在山麓和山顶上,它们在外貌上也会产生强烈的差异

三、坡位对生物的影响

坡位是指山坡的不同部位,通常都把一个山坡划分为上坡(包括山脊)、中坡、下坡等三部分;有时还将山脊与上坡分开,下坡与山麓分开,把一个山坡划分为山脊、上坡、中坡、下坡和山麓(山谷)等五部分。因而,同一山坡的不同部位,实际上包含着相对高度的差别。

山坡有凸形的、凹形的和直形的三种形态。凸形山坡易受强风侵袭,容易产

生侵蚀和风化,土壤较干燥,也较浅薄;凹形坡比较挡风,易于积聚土壤而少受侵蚀,土壤较湿润,土层也较厚。在一个山坡上,山脊和上坡常是凸形的,中坡则可能是凹凸相问的复式坡面,下坡通常是平直的。因此,坡位的变化使得阳光、水分、养分和土壤条件也成规律性的变化。从山脊到山麓,坡面的光照不断减少,水分和养分则逐渐增多,整个生境向荫湿的方向发展,土壤逐渐由剥蚀过度为堆积,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含水量以及各种养分的含量,都随着相对高度的降低而增加。因此,在天然植被很少受干扰的坡面上,可以看到从上坡到山谷分布着对水肥条件要求不同的一系列树种。喜肥沃湿润的树种分布于坡的下部,耐瘠薄干旱的树种分布于坡的上部,这种情况在陡坡尤为突出,在其上部往往只能生长杂草和灌木。 四、坡度对生物的影响

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六个等级:5°以下为平坦地,6°~15°为缓坡,16°~25°为斜坡,26°~35°为陡坡,36°~45°为急坡,45°以上则称为险坡。

五、主要地形因素的生态作用

平原的气候因子符合地带性规律,只有地理纬度的改变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种植被类型过渡为另一种类型,一种物候期过渡为另一物候期,常有数千米到数百千米的距离。但山地的情况不同,中小地形的综合配置,地形错综复杂,导致综合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各气象要素及其综合状况都随着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和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结果,在山地条件下,在不大的范围内就会出现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差异,可以看到不同的植物组合或同种植物的不同物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