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实习报告范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26: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杭实习报告范文

苏州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气候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之南,西滨太湖东临金鸡、独墅及黄天荡等湖泊,大运河流经南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5.8℃,绝对最高温度39.4℃,绝对最低温度-8℃;年平均降雨量为1225.8毫米,春秋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明清以来,城厢内外兴建了大小园林180余处,西郊吴县,北郊常熟,历来盛产花木,对园林植物配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苏州园林主要由山、水池、建筑和植物四大素材所组成,于山、水池和建筑的周围,以各种植物和多种方式进行配置,在相互的衬托与掩映下,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画面,使人神往。苏州园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园意境,植物配置随着园中各个景点主题的不同要求而展现出不同内容,现将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综述如下。一、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有密切联系苏州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创造一座富于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提炼与概括,所以植物配置的要求比较高,山与水池是山水园中的主要内容。于山水之间或在园林一角,布置一些建筑,在建筑物内大都是悬有名称的匾额,和描绘附近景色的对联。如拙政园中部主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的匾额上写着“山花野鸟之间”,山上林木葱郁,浓荫蔽日,坡上灌木花草丛生。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挂有文征明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把这一景点的意境,充分描绘出来。拙政园西部的“留听阁”,东侧

池内栽植荷花。当时园主取李商隐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故题名为“留听阁”。使人联想到深秋天气,一池残荷,秋雨落在荷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雨声,耐人耐味,意境深远。 苏州园林面积有限,所以布局紧凑,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确有步移景异之趣。植物是造景的主要素材之一,它与山、水池、建筑物构成各种不同的画面。例如留园的“揖掌轩”、网师园的“殿春簃”、“看松续画轩”等建筑物,后墙设窗,以竹石(蕉石或松石等)为绘,夏日绿荫满窗,令人乐而忘暑,隆冬时节天竹红果累累,腊梅满枝黄花,生动如画。大空间内植物配置另有一番景象,如沧浪亭土山上的古树三、五成丛,形成一片深山老林,遍地箬竹,苍古入画。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周围,垂柳低拂水面,荷花芦苇成片,一幅江南水乡的深秋景色,映在辽阔的水面之上。

网师园曲栏畔的白皮松,斜出水面,姿态优美,掩映于“月到风来亭”前,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二、植物造景突出厅堂名称苏州园林内建筑较多,造型各异,其功能各不相同,欣赏花木为主题的建筑更加众多。如赏梅的有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狮子林的“问梅阁”;赏荷花的有拙政园的“远香堂”和“香洲”、怡园的“藕香榭”等;赏牡丹的有怡园的“湛露堂”;赏芍药有网师园的“殿春簃”;赏桂花的有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沧浪亭的“清香馆”、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还有以欣赏松柏为主题的如狮子林的“指柏轩”、网师园的“看松续画轩”等。七座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耦园、网师园、怡园、沧浪亭、留

园)共有建筑160余处,其中以植物命名的有50余处,说明植物配置在园中的重要地位,它既能起到点景作用,又能给人们美的意境的享受,如“梧竹幽居”、“听雨轩”、“翠玲珑”等。 三、园林植物的选择方式

苏州园林虽面积有限,但要求树种丰富。植物的种类有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藤萝类)、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及竹类。这些植物首先要符合自然山林景观的需要,或是适合小空间内布置小景的作用。 (一)树种的选择

1.观叶类:松柏是山林中主要树种,所以人造的“城市山林”中必需象征性地种一些松柏来点缀山景,常用的有白皮松、黑松、罗汉松、桧柏等。

高大阔叶乔木在园中能构成主要风景画面,如银杏、榉、榆、朴、枫、乌桕、皂荚、梧桐、垂柳等,这些乔木的叶色,季相变化相当明显,颜色丰富多采,十分悦目。

2.观花类:花木是园中的重点,是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几种传统名花,如梅花、山茶、杜鹃、牡丹、芍药、荷花、桂花、天竹、蜡梅等,常新选用,其他如玉兰、垂丝海棠、丁香、紫薇、大绣球、花石榴等大部分园林常常选用。

3.观果类:在园林中果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树种,数量虽不多,但它的观赏效果比较高。如拙政园批把园内的枇把,待霜亭的桔子,怡园的枣树和柿树,还有木瓜和石榴等在各园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