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优课导学案_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3 0:05: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可能学生会结合文字资料对李冰进行评价、也可能联系大禹治水、三峡 工程等说明兴修水利的重要性、或者谈到节约用水等。

3、展示有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同学们,赞叹之余你有何感想?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出示彩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都江堰最为可贵的是,在历经2200多年后,仍在造福人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它也焕发了青春,经修整,现在可灌田800万亩。所以它被称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 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的功业,请看61页李冰石像和石像旁的诗句:“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石犀》唐·岑参)。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李冰的事迹光照史 册,中国人永难忘怀。

从这里,我们也要知道:水对人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怎 么做呢?(生:珍惜水资源,增强节水意识。)

三、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回想一下,前面

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生:国家分给的“公田”)“公田”有什么特点?(生:不可进行买卖,要向国家上缴一定劳动产品。)这时,高效率的工作速度使大量荒田被奴隶们开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私田”,和“公田”相比,“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这时的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想一想,奴隶的逃亡对奴隶主会产生什么影响?(生:没人劳动,大量田地开始 荒废。)

面对这种部分奴隶出逃、而手中奴隶则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 是当时的奴隶主们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边讲边图示):

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 田为生,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呢?(生: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的主人也就是奴隶主则转变为什么?(生:新兴的封建地主。)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 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2、各国变法:

在大家列举的这些变法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是哪一个?“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呢?我们先来阅读一个关于商鞅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3、课下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商鞅及其变法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分别揣测一下:假如你是以商鞅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你将怎样推行改革?假如你是将要被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的旧贵族,你对改革会是什么态度?假如你是秦孝公,面对国家外受强敌欺压,内有贵族专横的落后局面,你对改革又会是什么立 场?

4、投影出示问题,分组讨论: ①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②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 ③对人民会产生什么影响? ④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分组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体现出合作学习。

2、内容(措施)(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3、影响(作用)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国封建制奖励耕织经济发展富度建立,为统一(2)奖励耕战.军队战斗兵全国奠奖励军功力增强强定了基础.加强中(3)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央集权【活动与探究】 请看课本第39页“动脑筋”,讨论一下: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教师小结加以引导: 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要从眼前和长远两个角度看,长远意义影响更大。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 程为标准。 【课堂练习】 做配套练习册中本课内容。 【典型例题】 例题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开垦荒地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量荒地的存在 B、新的剥削方式的试行 C、政府的奖励垦荒政策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其客观条件。B、C两项是有利于调动小生产者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仍无法开垦荒地。铁农具和牛耕不仅代表了当时生产力水平,而且成为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例题2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桔槔的使用 D、水利工程的兴修 [答案] B

[解析] 牛耕取代人力,大大节省了劳动人手。桔槔是用杠杆原理来汲水灌田,但需要人来操作。 【教学反思】

1.设计中要注意前后联系,指导学生把“春秋战国时期”和“大变革的时代”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认识到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对李冰、商鞅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来评价他们的功与过。特别是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变法作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甚至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