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马铃薯的发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7:44: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张晓琴

教学要求:

一. 了解安定区的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 二. 了解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三. 马铃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 通过对马铃薯产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树立

为家乡做贡献的远大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安定区的地理位置及产业结构。

安定区(原定西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是古“丝绸之路”要塞,素有“兰州门户、甘肃咽喉”之称。全区总流域面积3638平方公里,辖12镇7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59万人。耕地面积172万亩,人均4.4亩。境内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700—2600米。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3℃,无霜期141天,年降雨量380毫米左右,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雨养农业区。近年来,全区人民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坚持“水保立区、农业稳区、工业富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区位、政治、资源”三大优势,做强三大产业(马铃薯、畜

草、劳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90万亩,总产量90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200元以上。

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安定区是全国最适宜于马铃薯种植的三大区域之一。区内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雨热相对充足期正好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相吻合,所产马铃薯薯块大、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好、耐运输、耐贮藏,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

近年来,安定区把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力争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并稳定到100万亩,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000元,把安定区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为奋斗目标,进一步发挥“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地域品牌优势,按照“优化布局、规模种植、集约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总体思路,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中介促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扩充了总量,提高了品质,拓宽了销路,使全区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主抓面积扩充总量的处延式增长向主抓品种提质增效转变的内涵式增长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鲜销为主向精深加工为主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地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算账对比动员群众,示范引导带动群众,技术服务帮助群众,经济驱动引导群众,加之政

府指导价格运作成功和市场拉动、示范带动的作用,2007年马铃薯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种植更加规范,科技含量及投入不断提高。今年春季,全区范围内大面积遭受持续干旱威胁,但马铃薯种植面积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良好局面:计划种植面积95.6万亩,较上年增加5.6万亩。在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要求,主攻新大坪和陇薯3号、6号等品种,严把种子处理、配方施肥、栽培模式、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综合集成各项旱作农业技术,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马铃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性措施来抓,按照农业部马铃薯产业发展“村有点、乡有片、区有带”的要求,围绕旱作农业示范点建设,全区共建立各类马铃薯示范带、片(点)40个,示范面积30.2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示范片带13个20.1万亩,5000—10000亩示范片带14个7.686万亩,3000亩以上2个0.74万亩,1000-3000亩11个1.67万亩。连片程度和规模都不断提升。

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品种优质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今年,我们把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作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由数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关键措施,狠抓了优势品种脱毒快繁、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当家品种提纯复壮三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良种调运、互换工作,良种推广应用的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建设稳步发展。以“政府主导、多元经营、主体参与、市场运作”为机制,区上与种薯企业签订订单落实了2007年原种扩繁用原原种570万粒,2008年原种扩繁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