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最新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3:55: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音乐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仅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调解人的心情。本文从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入手,通过对音乐功能的分析,从而探讨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全面发展的作用。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以及初步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加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对科学文化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大脑发育、思维定型以及思想道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音乐教育在这段时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需要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音乐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爱因斯坦、托尔斯泰、

歌德等,他们除了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还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同时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把思维引向深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等活泼丰富及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音乐还能改变人的情绪,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

(2)音乐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对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的同时,对他们今后把握好学习和工作的节奏,劳逸结合有非常大的帮助。

(3)中小学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例如: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的独特和莫斯科郊外的异域风光,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育德”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人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 (1)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我国作曲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体验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精神。

(2)音乐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体味到音乐的感情。比如:《国际歌》的庄严、《天鹅湖》的优雅、《黄河怨》的悲情、《步步高》的欢乐等等。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流下同情的泪水。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 》,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无不催人泪下,使人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