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广州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05: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2018 年广州一模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 A.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 B.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 C.统治者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 D.地租与土地税都以实物方式缴交

25.汉初刘邦以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将其改封为楚王,又封儿子刘肥为齐王;还规定只要老百姓能说齐地方语言的,都属于齐国。当时人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这些现象促使 A.齐地方文化传播 B.“独尊儒术”实行 C.城市经济繁荣发展 D.地方与中央矛盾缓和 26.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 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扩大了地方权力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导致了冗官局面 27.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 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白银大量外流 C.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D.市民阶层兴起

28. 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后,若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 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照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这一税法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助于 A.上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收回关税自主权

C.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的管理 D.提高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 29. 表 1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表 1 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 定学生的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新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30.1932年8月,由共产国际指导的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召开远东反战会议。在筹备过程的新闻报道中,会议的名称最初有“上海反帝国主义战争大会”“世界反帝非战大会”等,后来又称为“反法西斯蒂非战大会”“远东反战反法西斯蒂代表大会”等。会议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反战运动阵线有扩大趋势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

31.中共中央在《关于 1980、1981 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 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 6%,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0 年增长 8%。在《关于 1982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 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1 年增长 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 4%。这些决议旨在 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放缓国家城市化进程 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 32.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经济发展落后 B.贫富差别不大 C.城邦意识至上 D.人文思想盛行

33.18 世纪晚期到 19 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 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34.1933 年 3 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 1935 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A.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B.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C.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 D.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35.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 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 19%,与发展中国 家的贸易占 12%;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 27%—33%,与发展中 国家的贸易占 14%—17%。上述变化反映了

A.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B.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乡约是中国民间社会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依靠习惯和道德力量发挥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四大项: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