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6:35: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军十大抗日名将的最后岁月

作者:江寒秋

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33期

战死沙场:

代表: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

赵登禹是“七·七事变”后,第一位战死的国军将领。

1937年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三个联队步兵、一个联队炮兵和30多架飞机,向南苑进攻。赵登禹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扫射下,伤亡惨重。战至中午,宋哲元命令赵登禹率部向大红门集结。当赵登禹乘坐的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时,突然遭到了日军埋伏的机枪扫射,赵登禹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

赵登禹牺牲后,他的灵柩在北京龙泉寺停放了九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28日,才由北平市政府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落葬于芦沟桥西1公里的西道口。也是在这一年,在北平市参政会的提议下,北平市将白塔寺东的一条街道命名为“赵登禹路”。

如今,除了赵登禹墓和“赵登禹路”,通州有一条“赵登禹大街”,丰台有一所“赵登禹学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戴安澜战死异域时,年仅38岁。1943年4月1日,重庆国民政府在全州湘山寺公园,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全国公祭和追悼大会,到会人数超过万人。

追悼大会上,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李宗仁、陈诚、何应钦、白崇禧、张治中、李济深等和中共人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邓颖超等都分别送了花圈、挽联、挽词和挽诗。 毛泽东的挽诗是: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车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挽戴安澜诗的公布,也是他的诗词在国统区的首次公开传播,具有特殊意义。另外,毛泽东一生只为两位将军写过挽词:一位是罗荣桓,另一位是戴安澜。

张自忠是二战期间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他贵为中将,高居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是第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第55军、第59军、第77军,其中第59军军长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却只带着两个团,孤军深入,投入日军重重围困,壮烈取死。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他的军阶太高,职位太显赫,他完全可以坐镇大本营,免于一死,为抗战立更大的战功。

那么,是什么迫使张自忠义无反顾地迈向死地,决定以壮烈殉国终其一生?

只要翻一翻历史资料,不难看出,逼死张自忠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舆论。在他尚未成为“民族英雄”之前,他是公众眼中的“华北特号汉奸”。也就是从这时起,张自忠便开始心存以死报国雪耻之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