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57: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环境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把握及时、有效、安全地应对我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规范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监测技术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监测工作,了解污染事故的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为应急处置指挥部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完善提高全天候的应急监测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做到应急监测及时到位,各项处置措施得当,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本站现有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情况,特修订本应急监测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7)《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境保护部 [2010] 10号)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 113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 (环发 [2001] 197号)

(10)《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11)《贵州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2013年7月1日)

(12)《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 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作战; 依靠科学、规范有序、反应迅速 ;平战结合、运转高效、成本合理 ; 责任明确、信息畅通、措施果断。 1.4 适用范围

1

本预案适用于****县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本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任务的管理与实施。

2、 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

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县环境保护局有关文件精神,在****县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站特成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小组(简称“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应急监测小组由站长、技术室、化验室和综合室组成。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应急监测小组 站长 技术室 化验室 综合室 采样组 化验组 综合组 2.2应急监测小组的组成和职责

应急监测小组由本站站长***担任组长、副站长***担任副组长、综合室、技术室、化验室人员组成。

应急监测小组的主要职责:在县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及时向县环保局报告应急监测结果,提出处置建议。组织制定 ( 修订 ) 应急监测预案、协调指挥应急监测各相关小组工作、负责指导制订和实施应急监测方案、制定应急监测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应急监测装备、负责组织应急监测演习、组织编制应急监测工作报告等。

应急监测小组组长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监测小组的工作,按县环保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命令迅速启动本预案,并组织实施应急响应。

应急监测小组副组长的主要职责:负责指挥样品质控工作;负责指挥现场采样工作及样品分析工作;负责指挥后勤保障工作,完成应急监测小组组长交待的其它任务。

2.2.1 应急监测综合组

组长由质量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主要职责为接受领导小组的命令、指示等,全程参与应急监测中的质控工作,并编制应急监测技术报告。

2.2.2 现场监测采样组

2

组长由综合室主任***担任,成员包括***、****等相关人员。主要职责为执行应急监测技术方案;提供事故现场各环境要素的监测结果 ( 污染性质、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 ) 和变化情况报告、应急监测过程记录、应急监测现场取样及送样工作。

2.2.3 应急监测化验组

组长由化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包括****、****等实验室人员。负责应急监测实验组样品分析的工作。主要职责为了解国内外应急监测技术信息和进展情况,对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故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应急监测的终止等重大决策提出建议,指导制订和实施应急监测方案。

3、应急准备与事故预警 3.1 应急值班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成员的联系电话应确保24小时畅通。各室应根据各自职责,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工作程序,做好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前期基础保障工作,发生事故时应确保能及时派出监测人员和监测用车。

3.2事故预警

现场监测组对污染源进行日常监测时,发现企业异常排污,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时,必须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站长,站长审核确认后,应向县局汇报。

加强各类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站长,站长审核确认后,向县局汇报。

加强各类与环境事件相关信息(如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相邻区域环境事件等人为事故)的收集研究,做好应对准备。

4、应急响应程序 4.1分级响应机制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Ⅰ级、Ⅱ级应急响应在本县启动时,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或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实施,Ⅲ级应急响应由市站组织实施;Ⅳ级应急响应由县级环境监测站组织实施。各站在超出本级应急监测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的支援。

应急监测工作的响应程序一般为:接受应急监测任务→迅速启动应急监测响应预案→启动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安排应急监测车辆等→了解现场情况,确定应急监测方法,准备监测器材、试剂和防护用品,同时做好实验室分析的准备→实施现场监测,快速报告结果→进行初步综合分析,编写监测报告,提出跟踪监测和污染控制建议→实施跟踪监测,报告结果→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编写总结报告上报。

4.2 事故接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