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3 3:36: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营钢企生存迷局
作者:樊翠真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2年第07期
对于深陷困境挣扎着的民营钢铁企业,未来生存状况堪虞。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2011年,对于国内的钢铁企业而言,全行业已经陷入全面亏损边缘。尽管当前钢铁行业遭遇寒冬,但在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看来,这恰恰是我国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大好时机。
而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不少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驶入发展慢车道和需求放缓等难题也是倒逼行业尽快设立更为健全的机制,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创造了机遇。
但是对于深陷困境,挣扎着求生存的民营钢铁企业而言,却远非说起来那么轻松。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经历了两个大的起伏发展阶段,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发展——膨胀——跌落——紧缩”的循环怪圈。目前,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正面临着一个浴火重生的重大转折期。对于产能已占半壁江山的民营钢铁企业而言,面临着持续遭遇矿价高企、钢价低迷的双重挤压,其生存空间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目前的形势,才能够在逆势中重生?如何才能走上“发展——调整——发展”螺旋形上升的振兴之路? 立项乱象
2005年7月颁布实施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同年年底国家公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等文件,对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发展和淘汰落后进行了严格的界定,把许多民营钢铁企业推到了深层次调整的风口浪尖上。很多民营企业直接面临被淘汰的困局。
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方面在淘汰原有落后产能的情况下,私自违规新建或扩建新的产能,希望将自身规模做大,来规避国家的产业政策,避免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名单。一方面只能依靠投靠大集团和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漂白。
由于发改委的核准制,中国钢铁行业出现了大批钢铁“黑户”。只有少部分大型国企的项目获得批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钢铁专家许中波表示,自2004年江苏铁本钢铁叫停之后,在中央层面就基本上没有批过什么项目,只有马钢的新区项目、首钢的曹妃甸项目、鞍钢的鲅鱼圈项目这3个,其他几乎所有新建、扩建项目都属于“违规产能”。
近年来,民营钢铁企业未经批准私自扩大产能的情况在全国非常普遍,国家的调控政策在山西、河北、山东、辽宁、江苏等地似乎已经“失效”,不断出现顶风作案的例子。不少中小民营钢铁企业并未在调控政策中受到影响,反而利用调控政策扩张产能,拔掉小高炉换上大高炉,钢铁产能一路狂飙。
在记者关于民营钢铁新建产能的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地方发改局的人士表示,如果是新建项目应该先立项,若没有立项就应该马上停建。所有新上马的钢铁项目国家不予立项,项目不可能立项。 生存之虞
近4亿吨,这是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2010年12月18日透露的当时中国钢铁违规产能数字,这部分违规产能超过中国钢铁总产能的一半,达55.7%。
违规新建扩建新产能的不仅是民营钢铁企业,不少大的国营钢铁企业也在积极进行“跑马圈地”, 期望占据中国钢铁业绝对霸主的地位。如此庞大的违规产能的存在,将如何治理? 2010年,工信部制定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表示,在淘汰落后产能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对未经审批钢铁企业给出路。《意见》对于一些没有经过中央政府审批的项目给出路,未经审批的钢企通过被兼并,使其“存在合法化”取得“准生证”。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称,“这些企业不能作为兼并的主体,但是可以作为被兼并的对象”,“大的钢铁集团去兼并这些事实上存在的钢铁企业,不受项目是否合法的限制。”甚至包括一些发展很快的知名大企业,如日照钢铁过去也未有获得中央审批,山东钢铁兼并日照钢铁(2009年产量991万吨),有利于解决未批建而生产的“历史”问题。
2010年7月,工信部发布《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意在让违规产能合法化。但发改委11月又发布了《关于清理钢铁项目的通知》,要求对钢铁项目进行一次性清理,这让希望通过工信部获得追认的钢铁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最后,工信部和发改委都未公布此次调查结果,不了了之。 未来筹谋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全国形成六家至七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以河北省为例,其目标是培育三家至五家具有较强实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到“十二五”末全省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减少到十家左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国家不断推出的钢铁行业整合的政策来看,继国有钢铁企业并购整合的格局逐渐清晰之后,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的不断整合也是大势所趋。
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这一次的违规产能治理是最让他们害怕的。
河北省作为中国钢铁第一大省,钢产量已连续9年排全国第一。早在2006年,河北省的民营钢铁企业就开始了积极的尝试,成立较大规模的民营钢铁集团。最初他们曾抱团式重组成新武安钢铁集团、长城钢铁集团和渤海钢铁三家。抱团式的重组模式可以规避当时的政策风险,但是由于没有形成股权关系,在市场好时也许可以共同进退;市场不好时,可能就只能各管各。
随着中国钢铁产业调控政策越来越严格,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产能的政策压力下,新武安集团和长城集团的部分成员经受不住审批难关的煎熬,纷纷投靠河北最大的国有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
河北省这一轮的钢铁国有化,民营企业是自愿投靠。一是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希望通过加入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国有企业获得批文,进而将原先的违规产能合法化。另外也是为了规避河北省在“十二五”期间要推进的产能淘汰。
同时,渤海钢铁集团经过三年的等待,于2012年1月21日拿到了工信部的一纸批文,而重组能否继续前行,还须等待发改委的关键“路条”——核准批文。
民营钢企都在看着渤海钢铁,一旦其走通重组关口,无疑给民营钢企指出了除投靠国企之外的另一条出路。
类似河北这样的重组现象,目前在全国其他地方尚没有出现。
在个别省份甚至出现了钢铁业兼并重组受阻或停滞的情况。许多企业负责人都在考虑自己的利益问题,不愿意出售企业,担心将来的利润和个人收入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地方利益分割、企业产能落后、职工安置、设备淘汰等问题也成为困扰兼并重组工作的难题。 河北钢铁集团此次的并购中,出现了一个探索低成本并购重组的思路和方法。其采取了“渐进式股权融合”重组模式,河北钢铁无需出资,只向其输出管理、技术和原料等,而河北永洋钢铁有限公司等被并购的5家民营钢铁企业则向河北钢铁支付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尽管只是名义上的重组,但毕竟已归属于河北钢铁,可以纳入产能统计。
这是对河北省内有一定产能规模和市场竞争实力、与河北钢铁集团在布局和产品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互补性的优势民营钢铁企业进行深度整合。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真正决定这些民营钢铁企业未来出路的关键因素,也许就是升级改造、配套改造、节能环保改造和重组联合的速度,以及其自身资本运作能力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