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艺术风格及临习体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9:33: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书谱》艺术风格及临习体会

摘要:《书谱》是武唐书法家孙过庭的传作巨作,是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出来的、价值连城的文化瑰宝,书中提到的一些书法特点和论断已经影响了几十代人。本文对这篇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著作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毛笔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使用练习书法大多是为了修身养性或者学术探讨、课业研究。可是近二十年来,伴随着全国性的“书法热”迅速兴起,书法这一古老而且又独特的艺术再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这股“书法热”一方面鼓舞了更多的人致力于书法创作和研究,从而创造出更多很好的作品比如著名书法家沈鹏的草书作品《沁园春.雪》;另一方面也给了一些“滥竽充数”之辈机会,他们为了迎合观众需求创造出根本没有艺术价值,纯拼接而成的“展厅体”,不仅让参展者曲解了草书的真谛,甚至将草书跟龙飞凤舞、夸张乖奇等同起来。笔者想要通过对《书谱》的研究和讲解让读者能够真正了解草书,了解草书的意境和价值,在面对琳琅满目、龙飞色舞、张牙舞爪的书法作品的时候,能够大概辨别出哪些是天外之笔、不同凡响,哪些是为了表面造型奇特故意夸张拼凑出来的“展厅体”。

其次,《书谱》中对魏晋之前书法理论的涉及面甚广,既继承前贤,又开启后学,言简意赅、意蕴丰富,是学者必习的草书范本。《书谱》中包含了很多孙过庭对书法的理解、书法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不管是对书法初学者还是书法工作者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书谱》的研究试图带领读者走进真正的书法世界。

关键词:《书谱》;孙过庭;书法特征;书法创作

一、绪论 1.研究目的

书法创作活动几乎是伴随文字产生而开始的,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到布衣平民、贫贱书生,只要一管毛笔、一张纸、一块墨,就可以挥毫书写,用笔峰抒发心意,用字形吐露心声。随着时代的进步,键盘已经成为了全民书写工具,在毛笔已经退出日常书写的现代社会,书法的价值和生存的立足点又该是什么呢?在孙国庭的《书谱》中提到“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通俗易懂的话就是说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同时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于他人弊俗。只有将文采与质朴相结合,才是展现出清雅的风度。可是现在的书法已经不再是文人墨客案头上把玩的东西,也不是一个文人书斋的清完,展览会才是它的主场。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主场,现代书法已经开始往直接视觉上的冲击上努力。实践证明,这个冲击力越强越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展览会也就越是成功。为了制造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字体的构成元素间就必须有反差变化。这种反差越大,观众就觉得越精彩高端。因此一些书法家开始一味地追究这种“高端”,即使明知道这种反差不合理,但是为了刻意追求这种反差,还是会去采用,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整个作品看上去凌乱不堪,没用任何观赏价值。长此以往,可能这位书法家过去学习的草书基本原则都将遗忘殆尽,写出来的作品越来越没有逻辑和灵魂。

的确这种发差很大的“展厅体”第一眼看上去会让人有目怖心震的感觉,因为书写中过于大胆地运用字体元素间的反差,让整个作品第一眼看上去会觉得很可怕、很厉害。如果把书法比作是一场文字的造型,那这种展厅造型就太过浮于表面。作为书法中难度最高的草书,因该拥有如若粗细一致而无节奏的线条、雄浑有力且富于弹性的力度、充满活力与且韵律十足的韵律,能够给人以抑扬顿挫,提按起伏,满纸云烟,虽寂然无声,却放佛有音乐的旋律的享

受,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表面上的视觉震撼。所以这些展厅体在行家眼里根本就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更不值得花时间研究。作为书法的爱好者各位之后可能都会去参加书法展甚至举办个人的书法展,笔者仅以此文为提醒各位不能一味刻意地去追究这种字体元素间地反差,而因该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同时一个出色的书法家不仅需要拥有一双妙笔生花地手,更需要拥有一双经过训练的眼睛。因为只有拥有了这双经过训练的眼睛,你才能更好地分辨眼前地作品到底是鸿篇巨制还是充数之竽,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和临习,你才不会走错方向,才能在书法的大道上越走越远,越来越成功,也只有拥有了这双经过训练的眼睛,才能算真正走进了书法界的大门。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孙过庭《书谱》的研习,帮助各位读者去锻炼自己的眼睛。之所以选择《书谱》是因为孙过庭以书法与书论兼擅而闻名,《书谱》不仅在笔法上忠实的践行了“二王”书风,是我们学习草书特别是小草的最佳典范,而且《书谱》中有对晋代以前书法的总结和论断,是研究晋代以前草书的重要范本,每每临习研读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提高。

2.研究现状

《书谱》作为历代传颂地书法名作精品向来为书家所推崇,研究临习之人络绎不绝、代不乏人。可是由于孙过庭留下的能考证的资料太过稀少,目前甚至无法准确地推断孙过庭的生卒年、籍贯、世系、职官、师承、行谊、爵里甚至姓名也存在着争议,而对作者的研究是对作品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这就给《书谱》研究带来了不少障碍。而且《书谱》中包容的书学思想博大精深且内容丰富、论证精辟,在关键点上又常常缺少佐证,因此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现在各家关于《书谱》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是在《书谱》是序言还是正文上的争议。

认为《书谱》是正文的专家以朱建新老师为代表,他认为《书谱》已经“至矣尽矣,岂可复增?”《书谱》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全文纵26.5 公分,横900.8 共3500余字。朱建新老师认为这三千言已经基本表达了孙过庭的书学思想,书中也的确并没有明显的不合理或者跳跃地地方;

认为《书谱》是序言的则认为《书谱》在内容结构上并不合理,芜蔓较多,不够明晰。有些地方需要读者认真反复咀嚼回味才能勉强联系在一起,而且很容易让读者误解甚至产生歧义。最具代表性地就是宋微宗赵佶,他在《书谱》前隔水上题下了“唐孙过庭书谱序”七个字,《四库全书》中也提到“疑全书已佚,流传真迹,仅存其总序之文,以前贤绪论,姑存以见一斑,而仍题全书之名耳”。两种学说各持己见争执了千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年代久远,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孙过庭先生英年早逝,生前又默默无闻、没有留下太多史料可供查证。对于《书谱》是全文还是序文,笔者在此并不加以研讨,本文主要研讨的是《书谱》中文字的写法和特点,在了解《书谱》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书谱》的作品孙过庭。

二、《书谱》产生的时代背景

1.孙过庭生平简介

孙过庭和蒲松龄、梵高等名家一样拥有特别坎特的人生,生前一文不值,死后才价值连城。现在唯一对孙过庭本人唯一能够确定地是他是唐朝人,他的朋友圈里有一位很著名的文学家叫陈子昂。虽然还有其他少量的历史传记包括唐代张怀瓘《书断》、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宣和书谱》以及窦臮的《述书赋》等也还能看到关于张过庭的只言片语,但是多不可信,所以对孙过庭的研究主要是来源于陈子昂给孙过庭写的两篇墓志铭,分别是《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和《祭率府孙录事文》,通过这两篇墓志铭我们可以对孙过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下:

孙过庭生于唐太宗时期,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唐太宗去世、高宗继位随后武则天登机等一系列历史大事件,可是孙过庭本人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均没有只言片语,只要是因为他当时的官职太低。根据孙子昂墓志铭中的描述孙过庭“四十见君”可是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用,只做到了七品以下九品以上的小官:右卫胄曹参军和率府录事参军,用现代的话来说,就相当于在守护皇城,包括太子宫的警卫部门做一个文书。后来还因为“遭谗慝之议”被免去官职流落民间。陈子昂视孙过庭为知己,孙过庭被免职之后就靠教别人写字生活,可是还是常常捉襟见肘,幸亏陈子昂时时接济才得以勉强度日。孙过庭去世以后陈子昂在墓志铭中引用晋时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和山涛的典故,让孙过庭安心上路,表示自己会如山涛一样会帮忙照顾遗孀,可见两人关系的非同一般。按照陈子昂的描述孙过庭是一个少时“未及从文”长大后“未及从事”的苦命人,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办法供他上学,长大后事业又不通畅,好不容易事业开始起步了又在四十多岁的壮年时期英年早逝了。据推断,孙过庭在二十四岁左右才开始专研书法,《书谱》一书是他三十九岁后才开始着手书写的,可是五年之后孙过庭就驾鹤西去了,也就是说孙过庭刚刚开始在书法界崭露头角就长辞人世了。

孙过庭本人似乎也有预见到自己的英年早逝,在《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还引王羲之为例说王羲之的众多书法中,以他老年时候的书法最是绝佳。认为人因该与书法一同老去,所以在《书谱》完成之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2.《书谱》及相关内容

《书谱》现存两卷,共三章,接下来笔者将用通俗易懂地白话文来跟读者分享孙过庭在《书谱》中的提到的一些故事和看法。

在《书谱》的开篇,孙过庭引用了王羲之对汉魏时期钟繇、张芝书法的评价。王羲之认为他的书法水平与钟繇“钟当抗行,或谓过之”旗鼓相当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过他,但是对张芝王羲之却没有这么自信,认真自己如果能和张芝一样“池水尽墨”同样努力到墨汁把池水都能染黑了,那说不定能赶上他。孙过庭用王羲之的这个故事告诫他的弟子同时也告诉后人,书法学习一定要勤加练习,成功需要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有持之以恒地练习才是成就更高的书法造诣。

随后孙过庭又通过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之间的一个故事告诫后人要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王献之虽然师承与王羲之,但是在书法造诣上远远赶不上他的父亲。可是王献之本人并不承认这个事实,别人问他觉得自己写的好还是父亲写的好时,王献之答到“故当胜。”孙过庭认为这是很不礼貌很没有孝道地做法,引用了《孝经》中曾参不入“胜母”巷的典故对王献之的这一做法做出了批判。时间证明这种批判是正确地,书法需要时间和经验地沉淀,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不要轻易觉得自己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人,要时刻谦虚,多想长者、老师学习。

在讲述了一些基本地为人处世的道理之后,孙过庭开始正式讲述草书的写法了。孙过庭在文中写道,自己年少是非常努力地去体会钟繇和张芝作品中的神采、去效仿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书写规范,努力练习二十多年后发现一副优秀的书法作品应当如大自然的景观一样鬼斧神工,是智慧与技巧地完美结合。还告诫后人学书法一定要多琢磨多练习,不要“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不要去空谈班超写的好不好、项羽写的和自己作品差不多,最重要是要通过多练习让手腕去掌握运笔规律、使心手和谐顺畅。同时孙过庭还指出,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瞬间发力。“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意思就是说要练成有没的点画,才能把字写好。

孙过庭在《书谱》中也隐约地袒露了对自己和《书谱》的一些希冀。孙过庭认为很多像像师谊官、邯郸淳这类的书法家虽然很有名气,但是没有真迹留下,也有很多书法家生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