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文补习班(精选多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36: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暑假作文补习班(精选多篇)

第一篇:暑假作文补习班讲座 暑假作文补习班讲座 暑假作文补习班讲座 追根求源 对症下药

孩子作文水平的高低跟老师、家长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基于这个原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的理解,我写下了以下几方面的看法,希望能跟各位家长交流,共同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发现送孩子来补习的爸爸妈妈们有一个普遍的思想认识:我的孩子作文写得不好。首先从思想观念上给孩子一个暗示: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不好,所以爸爸妈妈才送我来上补习班。我很想追问大家:小孩子的作文写得好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必须像中学生及成人以及作家那样,下笔千言洋洋洒洒才叫作文写得好?显然不是。

以前作文叫”作文”,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作文更名了,改叫“习作”了,顾名思义,习作是学习写作,小学生习作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养成用文字表达的习惯,学习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来“写我口”“写我心”。 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在孩子学写作文之初,最不能忘记的并不是耿耿于怀的“孩子作文写得不好”,最应该反问的是“我的孩子作文为什么写不好”,最应该做的就是努力睁大双眼去发现孩子习作中的亮点,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一个词一句话,我们都要像哥伦布发

现新大陆一样去赞叹,从而激发孩子的习作热情,在孩子心田里注入习作的动力。

开班第一天,我让孩子以“我——作文”为题,写一篇作文。严格来讲,不应称之为作文,而是写写自己的心里话,我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作文的感情,30名孩子中,有8名学生写的是“我恨作文”,22名孩子写得是“我喜欢(爱)作文”。恨作文的孩子理由大致和归纳为:1、来自家长的压力(举例);2、分数的压力(举例);爱作文的孩子理由很充分,“我可以在文中自由飞翔”“能让我把内心世界的话一饮而尽(一吐为快)”“可以锻炼我们丰富的想像”“可以把喜怒哀乐表达出来”等等。由此看书,那几个恨作文的孩子,是压力导致他们“听文心怯”“望文生畏”,从而渐渐丧失了作文兴趣,产生了对习作的抵触心理。

做为孩子习作的引路人——老师和家长,首先要能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读这些显得稚嫩的文字,用在矿石中发现金子般的惊喜心态,来赞赏孩子的每一次表达,调动起孩子的表达兴趣。当有一天,你的孩子尝到了用文字表达的快乐,天天都想写,都想把他的文字拿给你欣赏的时候,因为想得到你的认可嘛,你一定笑得合不拢嘴吧。 二、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孩子在我们的赞赏下爱写作文了,有作文兴趣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解决孩子习作的素材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习作也一样,腹内空空,提笔大脑一片空白,怎么能写出好作文呢?

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作文素材却越来越少了,原因何在?是因为他们缺少一双慧眼,一颗慧心。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中间除了吃饭,上课、写作业,睡觉,确实没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可是,单调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就没乐趣可言了呢?并非如此,我们可以让他们问问自己:闲暇之际,你有没有抬头望望天空,欣赏过蓝天白云?忙碌之中,你有没有上过一节感觉舒心的课?你有没有从家庭校园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感受到一种充实?你有没有从妈妈忙碌的身影里体会出一种深深的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不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

学生学会了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写作文时才有米下锅。听人说过《美国孩子十岁之前必须经历的32件事》,我对照一下,我们的孩子体验的极其少,所以,当孩子想下河游泳时,带他去吧,让他跟大自然亲密接触;当孩子想动手帮你洗碗的时候,让他洗吧,哪怕他洗得不干净你再重新洗;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听听孩子的心声,或者陪孩子出去走一走,让他们抬头看看蓝天,低头观察一下小蚂蚁,感受生活的乐趣,从而为习作储备素材吧。

开班第二天,我给学生讲了《小学生习作的十种形式》,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他们只有养成了观察和体验的习惯,才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品尝到不平淡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