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3:41: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季延中学2016年春高一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分)

1.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 时代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陕河山河甘四江安浙江福广湖湖云西 南 西 北 肃 川 苏 徽 江 西 建 东 北 南 南 114 5 8 9 1 1 1 1 4 1 1 1 2 隋(598~618年) 9 4 3 1 唐(618~907年) 1 2 4 3131142224 4 18 2 1 2 5 2 4 0 9 4 7 1 A.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B.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C.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D.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 B.落后性 C.封闭性 D.稳定性

3. 关于秦朝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秦简的记载 C.民间的传说 D.史家的学术观点

4.《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材料反映的经济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劳动力短缺 D.生产能力

5.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6.郭沫若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7.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8.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9.“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B. 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C. 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D. 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10.下图是隋朝运河与元朝运河图。其河道变化说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都城的迁移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南北海运的开辟 11.中国近代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性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受企业利润的刺激而兴办 C.以机器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业 D.由私人投资兴办

12.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3.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这表明此时 A. 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 B. 工匠一律以银代役 C.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 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14.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

B.商周时期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C.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

D.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15.19世纪末,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 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16.有学者认为: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城中有市,市被垣(矮墙)围。地主经济形态下,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下列描述最符合“城区即市区”的是

A.“列廛(chán居民区)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新封丘门大街两边民户铺席外,……至门约十里余,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17.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8.从下边材料可见

当时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19.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2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甲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乙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 的制造工艺、规模 丙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丁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第二步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21.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

22. 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再次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现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葡萄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B.西班牙人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 C.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小亚细亚引发商业危机 D.印度半岛战争频繁,香料生产停滞

23.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 24.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