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扩展的国际贸易模型简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8:55: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ORD格式可编辑

第一章(第四节)扩展的国际贸易模型简述

本节将从多产品和多要素这两个方面对简单贸易模型进行扩展。 一、单要素多产品贸易模型

当两国生产不止一种产品,而是多种产品的情形下,国际贸易的模式又将如何? 1、模型的假定

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本国与外国。生产N种产品。一国的劳动生产率为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设:

ai:本国生产每单位i产品的劳动投入量; w1:本国工资水平;

aiˊ:外国生产每单位i产品的劳动投入量; w2:外国工资水平。 2、相对工资与生产专业化

由于企业生产i产品的成本等于i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乘以工资率,故本国的i产品的成本为ai×w1,外国生产aiˊ×w2。如果ai×w1< aiˊ×w2或改写为aiˊ/ ai > w1 / w2,那么,本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就比较低。同理,如果ai×w1 > aiˊ×w2,或改写为aiˊ/ ai < w1 / w2,那么,外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就比较低。

因此,在多种产品贸易中,各国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是:凡是aiˊ/ ai > w1 / w2的产品,即本国相对外国的工资小于外国相对于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则该产品由本国生产,反之若aiˊ/ ai < w1 / w2,即本国相对外国的工资大于外国相对于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则该产品由外国生产。 下面我们举一例说明。设本国和外国都生产和消费粮食、奶酪、钢铁和服装。本国与外国这四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如下表1 - 11所示:

商品 劳动生产率 本国劳动生产率 外国劳动生产率 本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优势 表1 – 11 两国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粮食 奶酪 钢铁 服装 1 10 10 5 40 8 3 12 4 6 12 2 哪个国家在生产上述哪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取决于两国的相对工资。当本国的工资是5倍,显然,本国将生产粮食和奶酪,外国则生产钢铁和服装。当本国的工资率只是外国的3倍,则本国将生产粮食、奶酪、钢铁,外国只生产服装。可见,与简单的李嘉图的两种产品模型不同的是,各国的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还取决于两国的工资成本,是对两者综合考虑的结果,因此扩展的模型在分析比较优势时考虑影响成本的因

素更全面,更科学。

3、相对工资的确定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从上面两国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可知,究竟由哪国生产哪种产品必须在相对工资率已知的情况下才能确定。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价格显然是由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确定的。这里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是由商品需求最终决定。当商品需求增大时,则对劳动力的需

求也扩大;反之,当商品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减少。下面,我们仍借助上面的例子来说明相对工资的确定。

设本国最初工资是外国的2.5倍,在这一工资水平上,根据上面的分工原则,本国将生产粮食、奶酪和钢铁,外国将生产服装。如果相对工资上升,只要小于4,则专业分工的布局不会变化,但由于本国的相对工资上升,本国的劳动需求减少。然而当本国的相对工资超过4时,本国的钢铁生产已经不具有优势了,因此本国将停止钢铁生产,而外国则开始创建一个新的产业。由此出现本国的劳动力需求出现巨然下跌。在相对工资为4时,两国生产钢铁的相对优势相同,两国都能生产钢铁。如果工资继续上升,只要工资小于8,仍出现相对劳动需求的下降,当达到8这一转折点时,劳动相对需求又出现一个大幅度的下降,依次类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阶梯形”的劳动力相对需求(RD)图形,如下图1 – 14所示:

图1 – 14:两国的劳动分工

W1/W2 RS 粮食 奶酪 E 钢铁 服装 RD 10 8 4 2 劳动的相对供给(RS)是本国和外国可供给的劳动之比。为简便起见,我们假定劳动力的相对供给是固定的。因此,劳动的相对供给是一条垂直线。劳动的相对供给与相对需求的交点E确定了均衡的相对工资。

二、特定要素贸易模型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说明所有参与贸易的国家都将从贸易中获利,而且贸易没有影响一国收入的分配。然而,现实中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的利益集团影响是不同。为此,我们引入收入分配的特殊模型,即特定要素模型。

1、特定要素贸易模型的假定

我们研究本国经济,设本国只生产两种产品:钢铁和粮食,有三种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其中,生产钢铁需要劳动力和资本,不需要土地,生产函数为:Qs= F(K,L),其中Qs表示钢铁产出。生产粮食需要土地和劳动力,不需要资本,生产函数为Qf= F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

(T,L),Qf表示粮食产出。假定这里只有劳动力可以自由在两个行业自由移动,而土地只能使用在粮食生产,资本只能使用在钢铁生产,是属于满足这些产业生产的特定要素。

2、生产可能性边界

由于特定要素模型中,资本和土地都只能用于各自特定的行业,只有劳动力可以自由移动。在这种前提下,无论是对钢铁行业还是对粮食行业而言,给定一个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钢铁或粮食的产出就越大。但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意味着一个工人可支配的资本量或土地减少,因此,每一单位相继增加的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都比上一个要少,即劳动的边际产量(MPL)递减。如图1 – 15所示:

图1 – 15:边际劳动产出 MPL MPL 劳动投入L

令MPL(s)、MPL(f)分别为钢铁和粮食的劳动边际产量。如果将1小时的劳动从粮食行业转向钢铁行业,这一额外的投入会使钢铁的产出增加,增加的量就是钢铁行业的劳动边际产量MPL(s),因此,要使钢铁增加1单位,就必须投入1 / MPL(s)小时的劳动。同时,从粮食生产中每转移1单位的劳动,将使粮食的产出减少,减少的量正好等于粮食部门的劳动边界产量MPL(f)。因此,要增加1单位钢铁的产出,就必须减少MPL(f) / MPL(s)单位的粮食产出。显然,由于存在边际报酬递减,当越多单位的劳动力从粮食行业转向钢铁行业,其单位劳动增加的钢铁越少,而减少的粮食越多,这意味着增加1单位的钢铁要牺牲更多的粮食产量,即钢铁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大。这与李嘉图的简单模型中假定不变的机会成

本,即机会成本为一条直线不同,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机会成本是变化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现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如图1 – 16所示: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