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4:12: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目:
影响高管薪酬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本文采用经典回归分析技术与现代模型影响评价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持股等激励手段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建模实证分析,克服了文献研究中只进行传统建模而不进行模型稳健分析的缺陷。主要结论是: (1)高级管理人员的人均年度薪金报酬的对数LnAP关于解释变量每股收益、国有股控股比例、高级管理层总体持股比例及公司总股本的对数的回归呈现多元线性关系。(2) LnAP与公司经营绩效变量EPS及公司规模变量LnSIZE之间呈现较显著的、稳定的正相关关系。(3) LnAP与高管持股比例变量MSR之间虽然呈现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的显著性对异常值较为敏感,容易受强影响点及高杠杆点等的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4) LnAP与国有股控股比例变量FST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负相关性对异常值更加敏感,更易受强影响点的影响。这些结果与国外相关的计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上市公司; 高级管理层; 薪酬; 影响评价
一、研究背景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主要最敏感的制度管理
环节之一,对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非常大。从一些研究数据来看,我国高层管理者流动的一个基本趋势是由国有上市公司流向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外资、合资企业或民营企业。这一现状严重影响到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极大地制约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管薪酬制度也反映着整个公司的全部内部治理情况。因此,高级管理者薪酬的决定因素问题就备受关注,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命题,对研究影响企业高管薪酬的相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提出了必要性。
我国上市公司从1998年年度报告开始披露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及年度报酬等信息。于是,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与报酬制度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并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解决我国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近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提供的企业绩效以及管理人员报酬等相关信息进行了建模实证分析,系统、辩证地研究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若干因素,建立了一整套理论假设,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提取共同特征,识别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意义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定量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特点,从而准确的把握现状及症结,进而展开高管薪酬的政策性分析。本文的研究意义是在理论上为深入了解高管的薪酬状况构建进一步研究的平台,为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的成败对于本公司的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高管薪酬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主要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 2013年年报所提供的高管薪酬以及相关因素等信息,研究了各变量因素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通过对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研究构建了影响高管薪酬的各主要因素的结构模型,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分析,发现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有助于我们深入了
解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现状,有助于企业增强员工激励效果,对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三、相关文献综述:
对高级管理层的报酬问题,西方学术界已经做过较多的实证研究。最早的研究
由托辛斯和巴克尔(Taussings&Baker, 1925)完成。他们发现企业经理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其后的70多年中,对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报酬的研究引起了经济学家、心理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企业战略规划者的广泛关注。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迈克盖尔、岂尤和艾尔宾(Mcguire, Chiu&Elbeing, 1962),马森(R. Massnl, 1971),赖威伦和哈茨曼(W. Lewellen & B.Huntsman, 1970),西塞尔和卡罗尔(Ciscell&Carroll, 1986),詹森和墨菲(Jenson&Murghy, 1990)等都利用各自不同时期的数据研究了经理报酬和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墨菲(Murghy, 1985),高夫兰和斯米德(Coughlan &Schmidt, 1985),约斯考、罗斯和谢帕德(Joscow, Rose&Shepard, 1993)等还研究了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经理报酬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西方学者还对经理人报酬与其他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科什(Kersh, 1974) ,罗森(Rosen, 1982),科斯图克(Kerstuke, 1983),巴罗(Barro, 1990),约斯考、罗斯和谢帕德(1993),肯约和斯沃巴兹(Conyon & Schwalbach, 1999)等人研究了经理报酬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理报酬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墨菲(Murphy, 1986),巴罗(Barro, 1990),吉布斯和墨菲(Gibbons&Murphy, 1990),约斯考、罗斯和谢帕德(1993)等人用经理人的年龄、任职期间、是否企业创始人以及是否从企业外聘请等因素来衡量经理的个人特征。发现不论CEO在早先的职位上,还是在企业内的任职期间内,其所得报酬和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当CEO在企业留任多年时,随着其年龄的增加,其所得报酬对企业绩效的敏感度下降了。柯尔和柯罗恩(Korr&Kron, 1992),米兰(Mehran, 1995)利用不同产业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了经理薪酬和股票期权与产业收益、市场收益以及持股者虚变量之间的关系、经理报酬结构、索取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Core(1999)等人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比例越低容易导致高管薪酬水平增高。当独立董事年龄在不同企业董事会中任职过多时会严重降低董事会的监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