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3:32: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课程名称: 说课人: 说课时间: 说课地点: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

是(),下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92—93内容,以及练习二十五第1—3题。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

3.教学目的:

⑴.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⑵.使学生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⑷.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5.教具学具:

教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

二.说教法学法。

㈠.强化感知,主动参与

因为本节课概念抽象,知识点多,我根据学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宗旨,让学生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㈡.矛盾激趣,引导探究。

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除了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外,还有解决数学内容矛盾的需要,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创设了一个“用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问题情境。第一组两个图形方格数不一样多,但每个方格大小相同,第二组两个图形方格一样多,但每个方格的大小不相同,使学生在矛盾中意识到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明白了规定面积单位的原因。

㈢.突出重点,促进迁移。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量一量等活动去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1平方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式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迁移和推理能力。

㈣.运用媒体,突破难点。

多媒体以它省时、高效、直观、生动等优势而被课堂教学广泛运用,通过媒体演示用同样大的小方格量两个不同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划分方格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通过演示1平方厘米的大小,初步渗透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区别。

三.说教学程序

1.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小学生从认识长度到认识面积,在空间观念上是一次飞跃,什么是面?我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摸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以及自己的课桌面,并让学生说不得说有什么感觉,有的学生说摸到的面一个比一个粗糙,有的说它们有的大,有的小,让他们充分感知、感受物体表面面积。接着出示:

六个图形,并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两个图形进行比较,他们的大小,从比较中学生发现只有角没有办法比较,因为没有围起来,理解“围成”得出围成的的平面图形有大小,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制造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出示两张内眼可以观察出并可以用重叠法比较的两张长方形纸,然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较两组长方形的大小,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想到用眼观察和比较都不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用数方格的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接着我又创设方格多少不能准确比较面积大小这一矛盾情境,引出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面积单位。

3.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面积单位表象。

通过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是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数学思考的一个重要策略。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并设计了多种实际活动,既有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大小的正方形,并摸摸它们,再量一量它们的边长,也有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