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联合举办暑期考研强化辅导班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4:2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张俊芳

第一单元 唯物论——马哲的逻辑起点 8月6日上午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1、 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分歧在于主张:BCD A 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 C 意识有无能动作用 D 社会发展有无客观规律 E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 马哲是科学,是因为:ABCDE A 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B 是客观真理 C 是具体真理

D 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E 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F 科学之科学 G 绝对真理的体系

3、马哲的理论来源是:ABCD(注意!不是直接理论来源) A 古代朴素唯物论 B 古代自发辩证法 C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D 近代唯心辩证法 E 近代形而上学哲学 F 近代唯心主义哲学

4、马哲同旧哲学不同,它在内容上实现了:DE(本提问的是“在内容上”,把题干看三遍以上!)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B 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C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E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5、属于人本主义的观点的是:D

A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英国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 世界统一于存在(这里的“存在”区别于“思维存在统一性”中的“存在”,也区别于“存在主义”的“存在”,这句话是德国?杜林的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二元论哲学命题。我们在座的文科同学将来考上研究生的话要学习的第一门课就是一本恩格斯的“天书”——《反杜林论》,反的就是这个杜林。)

C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注意!这句话是德国黑格尔一个正确的辩证法命题!完整的表述是“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也都是必然灭亡的”黑格尔的辩证法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很重要的影响。但黑格尔的话有对有错,要谨慎。)

D 存在先于本质(这是法国萨特的人本主义命题。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学生。80年代中国大学生最喜欢读他的《存在与虚无》,从这本书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属于存在主义。)

6、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和对立表现在:绝对和相对的区别与永恒和暂时的区别;无条件和有条件与无限和有限的区别。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第二部分 辩证法

8月7日上午 北京海淀体育馆

1、 “对事物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D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2、 实践是人与外界活动的中介,是指:ABCDE

A、 通过实践活动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转换 B、 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 C、 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体化

D、 通过实践活动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所需的精神产品

E、 通过实践活动主体将客体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为改造客体提供目的、计划、方法等精神产品 3、 主观世界是指:BCDE(注:这个题我没有弄明白为什么CE都选,不过背过就是了!) A、 意识的产物 B、 客观世界的反映 C、 意识活动过程 D、 知、情、意的统一 E、 意识活动的成果

4、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依赖:ACDE A、 人的大脑 B、 思维的发展 C、 客观存在 D、 社会存在 E、 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5、 中国古代辩证法传统中的两大优良传统是:DE A、 天人合一观 B、 知行统一观 C、 形神统一观 D、 整体观 E、 矛盾观

6、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学说)——矛盾——两重性质(同一性、斗争性)——精髓[普遍性、特殊性(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7、 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ABE A、 一方克服另一方

B、 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双方所代替 C、 双方达到绝对同一 D、 双方的调和

E、 双方通过斗争达到对立面的融合

第三单元 认识论

8月8日上午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 辨析:“量的积累就引起质变”(量的积累仍是量变,必须通过“度” 的界限)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是区分量、质变的根本标志”(“度”是区分本质、量变的根本标志) 2、辨析:“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的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事物原因的”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V),因此在事物发展中无作用(X)”(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总和”(机械论)

“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都不可选择)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3、 转化关系:必然性的东西可以是偶然的,偶然性的东西可以是必然的——恩格斯 4、 假象(客观)可以引起错觉(主观);但假象不等于错觉 5、 从抽象上升的具体的思维方法,其逻辑过程的起点是:D A、 具体事物 B、 感性认识 C、 实践活动 D、 思维的抽象

6、 从抽象到具体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这里的具体是指:BE A、 感性具体 B、 思维具体

C、 客观事物某些方面的规定、概括 D、 逻辑思维的中介(中间环节) E、 多种规定的统一

7、 两种认识论的对立(区别:认识的本质)

①唯心论的先验论——否认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有的唯心论都是先验论——坚持先验论和坚持唯心论是一致的

②唯物论的反映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一切唯物论都是反映论——坚持反映论和坚持唯物论是一致的

a.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实践和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机械反映论

b.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能动反映论

8、 辨析:“凡是亲眼所见的就是真实的、眼见为实”——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判断反映真实不真实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9、 人(现实的人)是认识主客体的统一:个人主体、集体主体、社会主体 10、 认识是:ABCDE A、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E、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重构 F、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创造

11、①真理——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过程性——历史性——普遍性——条件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②真理——客观真理——具体真理——普遍真理——一元真理(唯物主义:彻底的一元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