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6 穷人 教案1·语文S版(202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5:21: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资料范本 六年级下册语文-16 穷人 教案1·语文S版(2020)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6 穷 人 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在百度文库平台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告知删除!1 / 8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溅、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在百度文库平台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告知删除!2 / 8 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本资料系本人收集整编,在百度文库平台与各位同仁分享,欢迎下载收藏,如有侵权,望告知删除!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