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4:36: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张海红 单位 海淀区实验小学 联系方式 13691365969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教材 时间与数学—《共同休息日》 数学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三 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而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载体。 2.教学背景分析 我的困惑 《共同休息日》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临近期末课时紧张,为了让孩子掌握显性的知识,许多老师都是当作解决问题来教学的,给孩子点空间,让孩子说说,落下一些做标记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当我再次研读教参时,数学好玩隶属于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难道仅是解决个问题,积累个策略?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这节课,作为一节综合与实践的课程,本节课又应该承载些什么呢? 教材分析 一、对综合与实践进行了整体把握 1、对综合与实践的理解 课标中对于综合与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界定: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2、第一、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的对比 本节课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一学段的内容。课标中也对第一、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要达到的目的给予了明确的定位: 对比可以看出第一学段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而第二学段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活动。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的共同关注:都注重知识、方法、能力、经验、情感等等的综合运用;关注来自生活实践的真问题,培养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事件中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由此可以感受到,综合实践不只是一个领域,更不是每节课学完知识之后贴在课的结束时的标签,它应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形式,是学生需要全程参与,主动思考、依需求进行交流分享的综合调动知识、经验乃至情感参与的活动。更是学生促进学生理解数学价值、感悟体验数学应用的活动。 二、新旧教材进行对比 对比新旧教材发现: 1、 所在位置不同。第三版教材中这个内容是《年、月、日》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时。第四版是《数学好玩》中的内容。 2、 情境中呈现的信息不同。旧版本除了一家人休息的的方式以外明确指出了“请用 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 标出母亲的休息日”,新教材则只提供了一个情境。 从这些不同之处可以看出,新版教材加强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价值功能,给学生探索的空间更广阔,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与时间有关的问题,自主沟通数学与生活。 学生分析 调研对象:三年级 40名学生 调研题目: 调研目的:了解学生解决共同休息日的思考状态 调研结果:【1题】 对于三年级来说,相当一部分孩子面对问题时还不能先进行规划,而是直奔解决问题,导致很好的知识、经验、方法等都不能有效调动,出现像图中的“混乱”。确实,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很正常,但必须关注。特别是综合实践领域的学习,需要让孩子感受到“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 【2题】: 当我在看写出困难的同学的调研时,其中一个孩子的引起了我的关注 我对她进行了访谈: 师:同桌怎么帮你解决的呀?告诉你答案了? 生:不是。我一开始怎么也没想明白怎么办?我看他会做,我就跟他说:我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