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学案: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高品质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9:03: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4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目标导航] 1.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的史实,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重点)。2.了解二战其他战场上的转折。3.理解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的意义(难点)。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1.苏德战场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1)背景

①德军在进攻莫斯科失败后,改变了原有的战略,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 ②斯大林格勒是苏联欧洲部分的南北水陆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 (2)过程

①1942年7月中旬,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

②1942年11月下旬起,苏军展开了大反攻,1943年2月,以苏军胜利宣告结束。 (3)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共同构成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其他战场

战场 太平洋战场 北非 战场 欧洲 战场

[思维点拨]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1)法西斯是靠欺骗上台的,它的政治神话必须用一个个军事神话来维持,进攻一完结,它的

战况 1942年6月初,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给日本海军以沉重打击 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的阿拉曼战役和11月初美英联军登陆北非 1943年9月初,轴心国中最脆弱的意大利投降 影响 美军开始全线反击 非洲战事很快结束 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和反法西斯阵营的重大胜利 政治生命也就完结了。

(2)二战的主战场在欧洲,欧洲主战场在东线,苏德战场的转折具有推动全局的意义。 (3)该战役的胜利使法西斯国家感到前途渺茫,末日将至,但大大鼓舞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必胜信心,巩固了反法西斯联盟。 [深化理解]

意大利投降是其在战场上不断失利、国内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从此,在欧洲大陆上的法西斯战争由德国单独进行,从而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二、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1.背景:为协调盟军转入反攻后的作战行动,商讨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2.开罗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22日~26日。 (2)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 (3)内容

①讨论了对日作战和战后远东的处置问题。

②发表《开罗宣言》:重申三国继续联合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恢复朝鲜的自由独立。 (4)意义

①它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反法西斯大国首脑会议,表明国际社会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 ②《开罗宣言》成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3.德黑兰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 (2)参加者: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3)内容

①中心议题是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会议最后决定美英联军于1944年5月实施“霸王行动计划”,开辟第二战场。

②对战后德国的分割处置、波兰疆界的变更、国际组织的成立、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进行磋商。

③发表《德黑兰宣言》,强调战时和战后将共同协作。

(4)意义: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起了促进作用。

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背景: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

年5月开辟第二战场。 2.过程

(1)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

(2)经过两个月的艰苦作战,盟军开始长驱直入,向法国心脏地区进逼。 (3)1944年8月25日,戴高乐率军进入巴黎,建立法国临时政府。

3.意义:盟军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归纳总结]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相互配合

(1)政治上互相协作: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特别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战争期间共召开四次三国首脑会议,协调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当时和战后的形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经济上互相支持:为了充分发挥联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胜利进行,各国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合作,这种经济上的联系与合作,对提高盟军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在战略上拖住日本陆军的主力,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使日本无力和德意做战略上的配合。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苏联承担了抗击法西斯德国的重任。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英美盟军在西欧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予以配合。 四、雅尔塔会议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之时。

2.目的: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世界安排的重大问题。 3.召开:1945年2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4.内容

(1)处置德国问题:通过彻底摧毁军国主义与纳粹制度、惩办战犯,战后德国民主化等决议,并决定战败后的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2)苏联对日作战问题:苏联承诺将参加对日作战,美、英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库页岛南部等岛屿交还苏联,苏军租用旅顺港,大连商港国际化,千岛群岛交给苏联等。

(3)联合国问题:会议讨论了基本组织原则,决定了创始成员国,并就安理会表决机制制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5.评价

(1)进步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对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的步伐及对战后国际和平的维护起到一定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