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技术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3:43: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体、光电倍增管、放大器、X/Y位置线路、脉冲分析器、显示器等组成。

42.引入机体的显像剂在所到达的脏器或组织内达到平衡时进行的显像称为静态显像。它是定量研究脏器局部功能和代谢的较好方法。

43.在一个符合时间窗内,来自不同的湮没辐射产生的两个γ光子被记录下来,这种不是由一个湮没辐射所产生的符合称为随机符合。

44.原子核内核子(质子和中子)相互之间的吸引力为短程核力。

45.放射性核素纯度指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46.正电子发射体发射出的正电子在极短时间内与其邻近的电子发生碰撞,同时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能量皆为511KeV的光子,这一过程叫湮灭辐射。

47.放射性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含有的放射性活度,如mci/ml、MBq/ml等。

48.化学纯度指特定化学结构化合物的含量,与放射性无关

49.当一部分受体与配基结合后可能会使相邻受体的亲和力发生改变。若亲和力逐步下降则称为负协同作用。

五.简答题

1.半衰期是每一种核素所特有的,t(1/2)=0.693/λ。可通过测定物理半衰期确定核素种类,甚至可推断放射性核素混合物中核素的种类。

2.理想的核物理特性:(1)合适的物理半衰期,体内诊断用反射性核素应选择短半衰期核素,半衰期过长,残留在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将使患者显像后将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半衰期过短,显像工作难以完成。(2)合适的放射性衰变类型,根据脏器显像所用的射线要求,引人体内的核素所发出的射线类型必须有合适的放射性衰变类型。在脏器γ相机与SPECT显像时,所用核素应当只发出γ射线。正电子显像时核素只存在正电子衰变。选择核素最佳方案是只发出单一能量的单一射线。(3)射线能量的要求,脏器显像最适合射线是即能穿透肌体,又能被探测器探测,在满足显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射线能量,对患者、对操作人员防止不必要的照射。γ相机与SPECT显像时最佳射线能量是100~200keV。正电子显像则只有一个能量窗。便于标记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主要是依赖与其所标记的化合物的生理学特性。因此需与标记化合物紧密结合,切且在显像时间内不能脱标,保持标记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

3.竞争性放射分析的共同特点是:①都能进行超微量分析,其灵敏度高达10-9~10-15g;②特异性强,方法可靠;③标本用量少,50~100μl血样足够用。

4.(1)具有放射性:由于放射性药物标记有放射性核素,能够不断地衰变释放出射线,在制作、储存、应用、运输与废物处理过程中应按放射性防护的规定执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放射性显像剂的生理、生化特性:取决于被标记的化合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被标记的化合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在标记前后特性不能改变。(3)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使用期:物理半衰期是指单一的放射性核素经过物理衰变为原来一半所用的时间。生物半衰期是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经各种途径从体内排泄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有效半衰期是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从体内排泄与物理衰变两个因素的作用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因此放射性显像剂不能长期储存,而且每次使用前应重新计算剂量。注射到人体内的核素应按具体

衰变速度显像。(4)放射性显像剂的脱标与辐射自分解:放射性显像剂在储存过程中,其标记的放射性核素会脱离标记物,致使放射性显像剂的放化纯及比活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生理、生化特性。(5)放射性显像剂的计量单位与普通药物不同:放射性显像剂以放射性活度作为计量单位。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射性物质衰变的原子核数,单位是贝克(Becquerel 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曾用单位是居里(Curie Ci)。换算关系是:1Ci=3.7×1010Bq。

5.PET由探测器与采集系统、机架、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等组成。其特点是灵敏度与分辨率高;示踪剂具有生物学活性、放射性损伤小、系统复杂、费用高。

6.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单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片断,而不改变其免疫弗性,进入机体内的标记单克隆抗体或片断与其特异性抗原结合。例如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肿瘤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入人体后能特异性分布于肿瘤中,在体外就能得到肿瘤组织呈放射性浓聚的影像。翊果用治疗性核素标记,则可利用射线的杀伤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

7.放射性药物在靶组织中集聚的机制主要有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以及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发展起来的分子识别单位的应用,包括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配体对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的受体显像,利用特定的标记氨基酸序列进行的显像和标记核酸特定序列的反义寡核苷酸进行的基因反义显像等。

8.PET断层图像的基本原理基于SPECT,但其的构成比SPECT复杂。SPECT探测的是单光子,而PET探测的是由正电子发生湮没辐射产生的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光子。探测器模块由晶体、光电倍增管和电子线路组成。输出信号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和能量信息。每个探测模块有一个环接受器,接受器有相应的编码,分别表示时间信息窗与能量信息窗。湮没辐射产生的互为180o的γ光子构成一条符合响应线,被相对应的探头符合探测,这种符合探测确定了闪烁点的空间分布。符合探测装置中另一个主要部件是高精度的时间控制模块,它是符合线路的核心。对于同时由湮没辐射产生的两个γ光子,从实际探测中总有一个时间范围(时间窗),时间控制模块不仅决定了符合事件的多少,还决定了符合探测的稳定性与精确度。由于湮没辐射产生的两个γ光子的能量固定,因此符合线路的能量符合相对容易解决。

9.核医学医生在分析图像时必须明确图像的类型、观察的部位及观察的技术特点;其次要对病人进行整体或详细询问病史,密切结合临床;要正确辨认和分析异常,切忌先入为主,主观片面;要注意鉴别核素显像中常常出现的伪影,以免将伪影误认为是由病变所致的异常。

10.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人体内正常或病变组织内血流、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体外观察的过程。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由于其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相同,能够参与体内的正常或异常的代谢过程,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的组织、脏器内部,在体外通过探测装置探测所观察脏器或组织放射性浓度的差异,并以一定的方式成像,可以获得有关脏器或病变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功能代谢情况的核医学影像。

11.屏蔽β射线最好选用的材料为铝,塑料和有机玻璃,它们能减少韧致辐射的发生。

12.放射性核素显像属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的范畴,其原理是:①作为研究对象的

化合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后与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性质,具有选择性聚集或流经特定脏器或病变组织的能力,使该脏器或病变组织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浓度差达到一定的程度。②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能放出射线,利用核医学显像装置探测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显示人体某一脏器和组织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化,达到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目的。

13.γ相机,是核医学显像的最基本的仪器。γ相机通常由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放大器、X/Y位置线路、脉冲分析器、显示器等组成。准直器位于晶体之前,允许特定方向上的光子通过。通过准直器的丫射线被探头晶体转换成光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信号放大到108~109倍。初步放大的电信号被传送给主放大器,并经主放大器进一步放大,进一步传递给X/Y位置线路,位置线路可以明确脉冲发出的具体位置。利用脉冲分析器对一定能量的脉冲选择并被记录下来,传递给显示装置得到二维图像。

14.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核甘等类似物各类受体的特异配基及特异性抗体等,能够灵敏而准确地定量分析肿瘤的异常代谢、蛋白质合成、DNA复制肿瘤增殖及受体的分布状况,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为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根据多数肿瘤细胞所具有的特性,即肿瘤局部在有氧环境中存在异常旺盛的无氧葡萄糖酵解现象,应用葡萄糖的类似物FDG所具有的与葡萄糖相似的细胞转运能力,检测肿瘤的异常葡萄糖代谢。当肿瘤细胞摄取FDG,经细胞内已糖激酶作用,转变为6-磷酸-FDG后,不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在细胞内,通过PET的动态与静态显像,能定量地测量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速率及摄取量,准确判断肿瘤的葡萄糖代谢异常程度及变化。

15.核医学的显像方式根据时间、方式、部位、显像剂对病变组织的亲和力与所用核素射线的种类,将核医学显像方式作以下几种分类。(1)根据影像采集的状态分类①静态显像:显像剂注射入人体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显像剂在体内脏器组织达到平衡,各组织脏器反射性活度相对均匀状态时进行的显像称为静态显像。用来观察脏器与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与放射性分布。②动态显像:连续采集放射性显像剂在随血流运行,被脏器、组织不断摄取与排泄的过程,形成脏器或组织内部时间一放射性分布变化的序列图像。以一定的速度连续采集脏器内这种变化,得到多帧图像并以电影的方式显示,这种采集的方式称为动态显像。(2)根据影像获取部位分类①局部显像:显像的范围局限于单个脏器或某个范围的显像方式。②全身显像:显像装置沿体表从头到脚匀速移动,采集全身各部位放射性并得到一幅全身图像的过程。多用来进行全身肿瘤显像。(3)根据获取图像的层面分类①平面显像:将显像设备的探头置于体表的某一特定位置,采集脏器在一个方位上从前到后放射性叠加而成的图像。对于小的病灶或位置较深的病灶,该方法难以发现。②断层显像:将探头以每帧固定的间隔围绕体表旋转180°或360°自动旋转,采集多个剖面的信息,再由计算机处理系统将所获得信息重建为各种断面图像,一般包括横断、矢状、冠状面图像。(4)根据显像剂与病灶的亲和力分类①阳性显像:又称为热区显像。指病灶部位放射性摄取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从图像来看病灶为放射性浓聚状态。②阴性显像:正常脏器可以摄取注射的显像剂,图像能清晰显示脏器的位置、形态、大小,而脏器内部的病灶则由于失去了正常的功能而放射性摄取不高,表现为放射性冷区,又称为冷区显像。(5)根据显像剂注射后获得图像的时间

分①早期显像:一般认为显像剂注射后2小时以内进行的显像,称为早期显像。早期显像可以反应脏器或病灶的功能状况。②延迟显像:显像剂注射后2小时以后进行的显像称为延迟显像。主要目的是通过延迟显像减低血液本底的影响,使图像改善。对于正电子显像,是鉴别肿瘤与炎症的一种方法,对于肿瘤细胞而言,延迟显像时显像剂在组织内的含量不变或增加,而炎性病变放射性摄取降低。(6)根据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射线种类,可以分为:①单光子显像:指采用发射单光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单光子的显像仪器如γ相机与SPECT进行的显像。②正电子显像:指采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正电子的仪器如PET、符合线路SPECT进行的显像。

16.核素敷贴治疗的原理是将放射性敷贴器直接敷于病变组织表面,利用敷贴器中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β射线,对敷贴部位病变组织进行放射治疗。由于β射线有较强的电离辐射作用,组织内射程仅3~8mm,故仅对表浅的β射线敏感的病变组织有放射治疗作用,如皮肤血管瘤经照射后可导致微血管萎缩、闭塞等退行性改变,炎症病变照射后,可以引起局部血管通透性变化,白细胞增加和吞噬作用加强而获得治愈。而某些增生性病变,经照射后由于细胞分裂速度减慢而受到控制,达到治愈或好转的目的,而周围正常组织辐射损伤较小。

17.影像核医学与传统影像医学不同,它所显示和分析的是机体内脏器的功能、代谢、血流、受体分布和基因的分布和动态的过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应用特点:(1)可以做功能性显像,通过探测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脏器的分布差异所产生的放射性浓度的变化,来反映细胞的功能,并且可以反映脏器或组织的血流量、细胞数量、代谢率及排泄状况。(2)可以做分子显像,放射性核素标记生物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胆碱等,这些分子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通过观察放射性标记生物分子在体内的分布数量,能够准确分析组织细胞的生物活性改变情况。早期发现疾病。(3)可以做动态显像:影像核医学通过连续采集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图像,来观察放射性示踪剂在组织、器官中聚集、分布、排泄的动态过程,并可以用时间一放射性曲线的方式显示出来,客观地反映脏器的功能状态。(4)是能进行定量分析,对于所要观察组织器官内病灶局部的变化情况,核医学显像可以用感兴趣区的形式具体处理该部位的放射性异常,并能以定量、半定量的参数客观地评价。提供更客观的指标来分析病变性质。

18.放射性药物剂量的设计要求以能得到最优化的显像效果,同时应考虑放射性物在体内的生物分布,器官的放射性敏感性及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化学特性。根据病人的身材适当增减剂量。对99mTc放射性药物如主要分布在个别器官,剂量要用得低;如用于肺灌注显像的99mTc-MAA,一般剂量为111~185MBq(3~5mCi)。用游离99mTc作甲状腺显像时,合适的剂量约为74~185MBq(2~5mCi),而作全身骨显像则用555~740MBq(15~20mCi)。

19.γ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是由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定位电路、显示记录装置、机械支架和床等组成。

20.临床负荷显像检查时常采用的负荷方法有运动负荷试验、药物负荷试验、生理负荷试验等。负荷显像有利于发现静息状态下由于机体功能代偿而不易观察到的病变。或利于评估脏器功能储备能力,以利于对疾病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

21.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要能保证放射性药物的制备、给药和完成显像过程。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