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09: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相信很多家长还是第一次看到教育部公布有关我们学前教育的文献。说明我们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今年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注:《指南只作为引导教育孩子的方向以及合理的期望,不是作为考核标准!)

指南解读健康篇

关键点户外时间至少两小时

3-4岁的孩子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换新环境时情绪能较快稳定,睡眠、饮食基本正常;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而到了5-6岁,即使换了新的幼儿园,也要能够较快适应。

为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指南》建议要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幼儿园做法:几年前,北京市教委就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推广阳光体育活动,规范的幼儿园都能保证孩子每天阳光

体育2小时。幼儿阶段身体发展非常重要,幼儿园会通过提供多种户外材料,多种运动形式帮助孩子提高培养身体素质。比如在崇文三幼组织了“六岁六公里徒步走”活动,带中班孩子到玉渊潭认领小树,带小班孩子走进军营等,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同时,也是培养孩子集体感、团队意识的一种方式。

家长贴士:许多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多,给孩子的锻炼机会太少,且重智力轻体育,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关注不够,不少家长还在课余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挤占了孩子玩的时间。关键点自我保护

3-4岁的孩子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5-6岁,要学会不给陌生人开门,并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幼儿园做法:幼儿园会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多种教育形式,对3岁的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老师会教育幼儿不能跟陌生人走,陌生人给的好吃的、好玩的都不能要。比如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表演儿歌《小兔子乖乖》,让他明白除了爸爸妈妈和熟悉的家人,不能跟陌生人走;再比如“实战演习”,邀请警察叔叔穿便装装扮成陌生人进入园所,用“糖衣炮弹”哄孩子,孩子说什么都不走。

家长贴士:父母也要对孩子做这方面的教育,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和陌生人走,爸爸妈妈找不到会多么着急,外出时紧紧抓住大人的手等。但同时要告诉孩子:家庭地址一般不能告诉陌生人,只有在老师、家人不在身边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告诉陌生人,比如警察,排除不安全因素。语言篇 关键点会写自己名字

在这次公布的《指南》中,在语言篇中没有对孩子的识字量的要求,只要求5-6岁的孩子能够专注地阅读图书,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能够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并且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幼儿园做法:一般公立幼儿园都是在让孩子在生活中认字,不会直接教孩子拼音和汉字的书写。比如在班级的窗户上,老师会贴有“窗户”两个字,学具柜上玩具的名称也会有汉字标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而不是会硬性要求必须认识哪些字。但有些私立幼儿园会在大班教孩子拼音和汉字书写等内容。

家长贴士:强调孩子认字量是很多家长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袁春芬园长提醒,小学老师非常反对幼儿园老师教拼音,一方面幼教专业教育中并没有拼音教学训练,另一方面,孩子一旦养成错误的习惯再要纠正很困难。此外,就写字而言,家长通常并不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而入园后老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