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吐血推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0:51: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级宏观经济学期末终极复习

——“学霸带你秒杀期末”系列第二季第2期

前言:这本教材的翻译有点渣,我已经尽可能的把我不能理解的改成我能理解的了,不过复习起来还是有难度,要仔细揣摩,大家加油。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AD)曲线: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产量水平。

2.总供给(AS)曲线: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量。

3.消费价格指数(CPI):典型的城市消费者购买既定一篮子代表性商品时的费用的变化。 4.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百分比。

5.产出缺口: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额(实际产出减去潜在产出)。 6.菲利普斯曲线:民众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变动百分比的数量关系。 7.潜在产出: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8.生产价格指数(PPI):建立在生产中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 9.实际GDP:以某个基期价格或不变美元估计的国内生产总值。

10.GDP紧缩(平减指数):名义GDP除以实际GDP所得到的价格水平的衡量。

11.资本存量的黄金法则:在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恰好足以满足所需投资的增长时,稳态消费达到最大化,即MPK(k**)=n+d。

12.劳动的边际产出(MPL):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13.趋同:一个经济体追上另一个经济体的过程,可分为条件趋同和绝对趋同。

14.索洛剩余: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率,即不能由要素投入的变化加以解释的生产率的变化。

15.稳态均衡:将偏离的变量拉近到它本身的均衡。

16.资本的边际产出(MPK):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资本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17.全要素生产率:所有非源于要素投入变化的生产率,即技术进步。

18.绝对趋同:具有相同的储蓄率、相同的人口增长率并能得到相同技术的各个经济会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水平。

19.条件趋同:储蓄率或人口增长率不同的经济不能达到同样的稳态收入水平,但会达到同样的稳态增长率。

20.社会基础结构:决定经济环境的制度和政府的政策。

21.摩擦性失业:指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存在的失业,它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而产生的——即由于经济中工作的性质和社会习惯以及劳动力市场制度影响工人与厂商的行为产生的。

22.自然失业率:当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时,因为正常劳动力市场的摩擦而造成的失率。 23.周期性失业:由于摩擦性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失业,发生于产出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 24.实际货币供给:流通中纸币和硬币的实际价值,它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价格水平。 25.名义货币供给:流通中钞票和硬币的名义价值,不涉及这些钞票和硬币所能购买到的数量。

26.滞胀:通货膨胀和衰退同时发生。

27.不利的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左移的供给冲击。

28.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一种通过分析在职者和失业者在工资谈判中地位来解释工资黏性的模型,该理论认为,工资会保留在高于市场出清的水平上,因为那些失业者不能借助讨价还价的谈判来确定其工资水平。

29.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应该设定得高于市场出清情况下的工资,以便给予工人激励的理论。它是对于工资刚性、劳动市场非均衡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30.奥肯定律:失业率多变动一个百分点,GDP将多变动2个百分点。

31.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将通货膨胀预期作为通货膨胀率的一个决定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线。

32.失业缺口: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差额。 33.有利的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右移的供给冲击。

34.理性预期:一种预期形成的理论。这种理论中,预期是以关于所考察经济变量的全部可以得到的信息为基础的。

35.黏性工资:不能迅速调整以出清劳动力市场时的工资。 36.牺牲率:通货膨胀每下降1个百分点所丧失的产出百分比。

37.搜寻性失业:由于人们辞去一种工作而去寻找另一种工作所形成的失业。 38.指数化:价格和工资相应于通货膨胀进行自动调整。

39.替代率:指失业时的税后收入与就业时税后收入的比率,替代率越高,失业者求职的紧

迫感就越小,进而失业持续时间越长。

40.痛苦指数: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总和,它试图计量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治效应。 41.泰勒规则:货币当局适应经济活动来制定利率的规则。公式如下:

Yt?Yt*it?2??t?0.5(?t??)?0.5*[100*]

Yt*Ps. ?是目标通货膨胀率,2是实际的自然利率(自然就业率的利率)

42.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联邦储备系统的直属机构,主要任务是监督公开市场操作,设定政策目标。

43.自动稳定器:是经济中的一种机制,它会自动减少为适应自主性需求变动所需要的产出变动量,而不需要政府逐项加以干预。

4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加对均衡产出的效应,它等于1。 45.乘数:自主性支出变动对均衡产出的效应。

46.货币政策乘数:保持财政政策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变动对均衡收入水平的效应。 47.IS曲线:能使商品市场出清的利率与产出水平的各个组合。 48.实际余额需求:以货币将能买到的若干单位商品来表示的货币需求。

49.IS-LM模型:在给定价格水平时,IS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实际利率和收入水平,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达到了均衡。

50.实际货币余额:一定数量的货币将能买到的商品数量。

51.财政政策乘数:保持货币政策不变时,自主性支出变动对均衡收入水平的效应。 52.LM曲线:能使货币市场出清的利率与产出水平的各个组合。 53.流动性陷阱:在既定的利率情况下,公众的货币需求无限大。 54.挤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涨,使得私人投资支出减少的状况。

55.货币调节: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期间,使用货币政策来稳定利率。也指使用货币政策来防止供给冲击影响产出。 56.预算赤字货币化:同货币调节。

57.实际利率:以美元不变价值衡量的投资的报酬,等于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值。 58.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债券改变实际余额供给的行为。 59.通货-存款比率:现金和存款持有数量之比,由公众的支付习惯决定。 60.高能货币:也称基础货币,由通货和在美联储的银行存款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