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3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教学设计

一、定向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2、结合实例阅读议论文语段,学会答题方法及技巧。 二、自学指导

1、细读文本(发放议论文材料)。 2、讨论交流完成预习作业。 自探检测

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 与 的关系。 ②论据一般可分为 论据和 论据 。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 、 、 、 等。

④ ⑤议论文的结构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 、 和 。 教学过程 考点归纳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设疑自探

(师)同学们平时做的议论文体有哪些题型?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4、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5、有何感悟,启示,启发?

解疑合探

题型简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题型简介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 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题型简介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题型简介

4.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题型简介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常见的作用: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 (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2)引出论点或论题。(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

(1)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题型简介

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法技巧:(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题型简介

7.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 题型简介

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答法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题型简介

9.: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 3)、对比式。正反对比。 4)、综合式。 题型简介

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1)不能。(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性;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3)词语的感情色彩;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

题型简介

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答题技巧:(1)论点。(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4)发出号召。

当堂训练

(二)成大事当养静气(13分)

①“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 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 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

②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 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 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月出惊 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浩如烟海的中华诗 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 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③从哲学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自有其力

量之美,而静,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灵动之美。智慧无言,静